经济新常态下,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初步显现。昨天,2016上海企业百强榜正式出炉。数据显示,上海百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等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整体上看,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仍处于扩张阶段。
百强门槛升至38.8亿元
榜单以企业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2016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1万亿元,增长2417亿元,增长率4.97%,最低入围门槛达到38.8亿元,比去年的37亿元增长4.9%。
2015上海百强前五位分别为上汽集团、交通银行、宝钢集团、绿地集团和浦发银行。从今年进入前五名的企业看,上汽集团和交通银行仍占据前两名外,宝钢掉到第五,浦发银行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分列第三、四位。去年排名第四的绿地集团降至今年的第七位。
数据显示,2016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达到3245亿元,增长12.35%;资产总额达到20.01万亿元,增长15.96%;净资产达到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4%,企业经营规模继续呈扩张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银行、钢铁、房地产这些支撑上海经济的行业,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增速明显放缓,相继由二位数降低到个位数,龙头企业逐步进入成熟期。
服务业增长超制造业
榜单数据显示,在上海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服务业增长明显高于制造业。
2016上海百强企业中的服务业企业2015年经营状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增长6.67%,净利润增长17.67%,资产总额增长16.53%,净资产增长17.54%,纳税总额增长9.53%,五项经济指标增长率都超过了上海百强的平均水平。服务业企业平均净利润和资产总额、净资产等指标也都明显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成为拉动百强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制造业来看,营业收入增长3.16%,净利润增长1.30%,资产总额增长12.74%,净资产增长12.15%,纳税总额增长5.66%。制造业主要经营数据增长率低于上海百强的平均水平,由于上汽集团经营业绩较好,在制造业所占比重较高,拉动了制造业经济数据整体向上的趋势。
效益提升实现动力转换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6上海百强企业经营业绩与用工人数呈现出反向运动特征: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纳税总额明显增长,用工人数却明显下降。而这直接导致劳动生产率、人均占有资产、人均产出效益明显提高。
2015年人均营业收入达到306万元,增长3.72%;人均利润达到19.48万元,增长11.02%;人均纳税额23.79万元,增长6.90%。同时,人均占有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上升14.58%、14.36%。这种从人力资源中发掘经济发展潜力的方式,实际反映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技术、装备的进步,对提高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质量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从研发经费投入看,上海百强中有统计的65家企业总共366亿元,其中研发费用最高的上汽集团达80.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