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之后,沪上高校纷纷步入迎新的季节。每年开学的最初几个月,高校都会密集地开展新生教育。除了告诉新生大学里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识别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潜能、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外,面向所有新生的诚信教育,是新生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环。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我们都要宣布一条铁律:对考试作弊者绝不宽恕。学校对学生管理十分严格,从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到课后作业,都有明确纪律规定。在考试纪律上绝不徇私、毫不留情。在一所以财会金融为特色的院校,诚信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这不仅是行业的要求,也是一种传承。正因为如此,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求踏实学习,规矩考试。无形之中,诚信油然而生,亦铸就往后的职业道德。可以说,在我们的办学史上,“立信”就像生命一样贯穿始终。
20世纪20年代,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现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创始人潘序伦先生,先后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此时的中国正值列强欺压的多事之秋,潘序伦没有留恋国外优越的环境移居他乡,而是怀揣“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愿望学成归国,回到上海。他先后在多所大学执教,讲授推广西方新式会计。1927年,鉴于当时新兴的民族工商业亟须新式会计人才,潘序伦辞去各大学教职,在上海爱多亚路39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次年,在事务所内举办会计补习学校,这是立信会计教育的开端。
此后,随着业务日益扩展,潘序伦感到以个人命名事务所有局限,决定改名。他认为,作为会计,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准则就是诚信,所以首先确定新名称中必须有个“信”字,然后在立信、昭信、大信、征信等名字中反复推敲比较,最后采纳了钱乃澄先生的建议,决定借《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采用“立信”两字,认定“立信”两字具有信誉第一以及努力奋进等积极意义。学校也曾多年以“立信”两字为校训。此后潘老对“立信”校训又不断加以阐释、丰富扩展其内涵,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
立信建校伊始就以守信严格、重视教育质量而闻名。学校明确提出办学坚持三方针:“一曰管教务期严格,一曰学生学验并重,一曰出路必予保障。”当时,潘序伦亲自主持校务,一切坚持“认真”两字,对师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对教师要求注意教学方法和效果,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要求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做练习题。当时每科都有配套的大量习题,学生要天天做,限时交,如漏交,必追补。
据在重庆北碚学习过的立信老校友回忆,那时从入学到毕业,不曾轻松过。每天晚自习,都是做作业,要点一支多蜡烛。温泉近在咫尺,却很难光顾。勤学苦读,几乎没有星期天。立信对各门课程的考核要求很严格,考试成绩以70分为及格,还经常举办簿记、珠算、会计等学习竞赛。一学期缺课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终考试;迟到早退三次者,以旷课一次计算,等等。学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体格锻炼,早晨师生都要一起做早操,并经常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以培养他们有一个好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立信办学严格,还体现在对考试作弊的绝不姑息,明确强调考试作弊者要开除学籍。潘序伦老校长在立信推行的“荣誉考试”制度,令学生所受教益最大。当时,所有的考试,都由教务处主持,除有人收发试卷之外,通常没有权威人士监场。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有言在先:如舞弊,必开除。
潘老校长常在师生大会上讲:学知识不易,学做人尤难。倡导“荣誉考试”,旨在通过不监场的考试,昭示尊敬考生人格,亦培养人自觉自重,以期学生品学兼优。有一次立信重庆北碚分校的一年级学生考会计学时,有一个女生犯规,被撤卷,随即牌告开除。杀鸡儆猴,威慑空前。之后,新生不断有人退学,但再没有人舞弊。
据曾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副校长的孙庆元先生回忆,在他从教立信的生涯中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在一次考试中,有一名学生将自己的卷子借给了其他同学抄袭。这件事情被发现之后,该学生甚至差点跪下认错,可一贯对学生照顾有加的潘老却坚持要严肃处理这件事,涉及此事的两个学生全部开除。当时有些老师认为,犯错的是那个抄袭的同学,为什么要将被抄袭的同学一起开除呢?是不是太苛刻了,影响了学生的前程。潘序伦的回答是,贪污的和送钱的,哪里有只抓贪污犯的道理呀。 (作者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