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枫泾镇泖桥村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志愿者曹丽芳正在为双脚残疾的沈女士进行按摩、刮痧,两人好似一家人般亲密和睦。如今,在金山区,像沈女士这样的重残无业人员都能享受到这类专业的上门照料服务,这得益于金山区残联与“心启航”惠民服务社共同架起的一座“连心桥”。
退休后发挥余热
四年前,程国珍还是金山区朱泾镇党员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发现社会上需要服务、帮助的对象很多,但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
在50岁办退休手续的同时,程国珍想发挥余热,成立一家社会组织,给需要关心、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2013年,程国珍在朱泾镇正式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心启航”惠民服务社。虽然只是筹建一支小小的团队,但费心的事却不少。启动资金哪里来? 项目承接不到怎么办? 办公用房租金贵怎么办? 面对种种困难,程国珍的想法就是: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启动资金,她就拿出自己准备养老的积蓄;承接项目困难,就从无偿服务开始;缺少办公用房,她就“厚着脸皮”找自己的哥哥无偿借用。
程国珍的做法慢慢感动了身边的志愿者们,凭着大家的执着和激情,加之政府机构“瘦身”、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有利条件,服务社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经过整整三年多的艰苦拼搏,这支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共有正式员工10名,汇聚了728名志愿者,涉足医疗、理发、文艺等方面。
终圆助残梦
重残无业人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困苦。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金山区残联多方设法引入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更专业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2015年,程国珍的“心启航”惠民服务社最终中标承接了金山区“重残无业人员居家养护服务项目”,经过前期的专业培训,程国珍的梦想慢慢实现了,通过用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区重残无业人员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规模化。
“从建立居家养护志愿者个人信息档案开始,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提供专业培训、定期回访等措施一步步规范志愿者服务。”程国珍组织服务全区的居家养护志愿者,在朱泾镇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展了以康复服务及基本辅具操作知识为主的专业培训,邀请专业老师从职业道德、基本礼仪礼节、家居保洁和居家护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有了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和专业度也自然水涨船高,重残人员享受的服务质量也明显提升了一个台阶。”
程国珍介绍,不同于以前单一化的家政服务,服务社里的志愿者们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多样性和定制化服务,志愿者和受助对象之间也可以在商量后采取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服务方式。此外,志愿者还更加注重对受助对象的精神慰藉,例如陪伴他们一起聊天、购物、就医等,增加他们的社会人际交往。
为了拥有一支稳定的志愿服务团队,服务社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包括提高待遇、为志愿者定制统一工作服、购买意外保险等。“我们就是志愿者的娘家,志愿者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们帮忙解决。”程国珍说。
2015年,“心启航”养老服务人数创出建社以来最高记录,受益人数高达23046人次。在志愿者服务期间,服务社的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期地通过电话访问和实地走访的形式了解服务情况。近期已经开始进行全面的走访工作,挨家挨户来到重残无业人员的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志愿者服务情况,从而更好地改进服务质量,使重残人员对志愿者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能为姐妹出力,很开心”
踏实的工作也让这支团队收获满满。去年,“心启航”获得了市社团局规范化评估3A级资质,也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团队荣誉称号,程国珍本人还获得了2015年“金山好人”光荣称号。程国珍说,“我们的工作平凡而又简单,但正是无数的平凡和简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工作的社会价值,助人的莫大快乐。”
有位姓沈的残疾人,不仅肢体残疾并且患有精神智障,一年四季只能躺在床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志愿者曹丽芳给她送去了温暖,按摩、擦身、聊天、打扫,很多家人都做不到的事,曹丽芳做到了。每逢小沈的家人和朋友对曹丽芳表示感谢时,她总是笑吟吟地说:“能为姐妹出点力,我很开心。”
吴阿婆,一人独居。她每天最盼望的事就是听到“心启航”志愿者的敲门声。门一开,阿婆的脸上就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志愿者不仅打扫卫生,晾晒被子,还陪老人聊天、散步,不仅解决了吴阿婆生活上的困难,也让她不再孤单。
目前,“心启航”接手了覆盖金山区重残无业人员居家养护服务项目、金山区65岁以上市“老三八”红旗手关爱项目、“老伙伴”计划项目等11个项目。除了分内事,“心启航”还会做一些其他的公益活动,如建立巧手编织队,每年冬天组织大家编织围巾、手套并送给困难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成立燃气、电器维修志愿者队伍,终年上门为独居老人等义务维修液化气、义务检修电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