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016ChinaJoy开展后的双休日第一天,展厅内聚集不少观众体验新款游戏。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ChinaJoy期间发布的《2016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为25.3亿美元,同比增长43.7%,中国游戏扬帆出海的大背景是游戏全球化的趋势。
一位游戏人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当一位中国玩家在电脑上试玩一款最新的游戏时,他也许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的产品融合了各国游戏人的智慧与技术———IP来自日本动漫,美国人策划,印度人写程序,游戏中的收费道具设置则遵循了中国游戏市场人士的建议。随着近年来国际游戏市场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互动,除了一眼能看见的技术层面差距,其他方面,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上的偏差,更需要我们向国外同行学习。
年留存不超过20%的产品就要被“砍掉”
“我觉得现在的中国游戏行业太浮躁,更多的人谈流水,谈IP,很少人谈‘留存’问题,大家关注的还是次日留存率、三日留存率,有的会说周留存率,已经感觉很高大上了,但是成功的游戏往往是长线产品,需要通过不断升级,来实现用户的保存与累加。与国内游戏企业的‘短视’不同,海外游戏公司却以‘年’作为标准衡量———年留存不超过20%的产品是要被砍掉的。”巨人网络副总裁吴萌在ChinaJoy论坛现场一语道破,只注重眼下利益,把游戏产品做成“一锤子买卖”,正成为中国游戏市场的一个短板。由吴萌担任制作人的手机游戏 《球球大作战》,去年6月推出,在一年的时间里,游戏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3亿,月活跃用户数为5500万,整个产品的曲线呈“指数级”增长,这样的“后劲”在畅销榜几周翻一轮、IP游戏满天飞的当下中国手游市场实属难得。吴萌说,除了创意的玩法与精良的品质,游戏的长寿秘诀还包括研发团队对游戏内容不断更新升级的努力。
这也是不少海外游戏得以常青的关键。在硅谷游戏人中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你的第一个版本不让你感到羞耻,那么你差不多就要玩完了”,在产品推出后,仍不断根据游戏社区中玩家的体验反馈,对游戏进行更新升级,增强玩家的成长伴随感,几乎是常规手势。
为了收集到更多有效用户体验数据,不少欧美游戏公司甚至打起了发行“时间差”。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李海毅透露这样一个细节,欧美游戏公司通常不会将新游戏首先投放到最看中的一线本土市场,而是会先对一些次级数市场进行投放。
IP运营需要更严谨规范的管理体系
去年以来,国内IP运营逐步走上“正轨”,然而与海外成熟的IP市场相比,从授权到管理开发,针对IP运营,更加细化、严谨的运营体系尚待建立。
去年加入到影游联动产业的叶翔,在游戏行业打拼了近20年。几年前与迪士尼谈论IP授权的经历让他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国内IP运营与海外的差距。不同于中国IP授权以“价”论英雄的粗放方式,迪士尼团队先来了个“家访”,对IP购买公司的人数、资产背景、过去研发的产品,进行大摸底。摸清叶翔公司的“底细”后,迪士尼还是没开始谈“钱”,而是列出了一部分IP,让叶翔的团队选择。原来,迪士尼根据市场价值与改编难度将手中的IP分了好几档,一开始的测评就是为了知道公司的能力可以操作哪一档产品。叶翔公司挑选好了自己心仪的IP还不算完事,必须将完整的开发创意与策划案给迪士尼方面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购买流程。
“海外的IP运营已经经过几十年的试错与发展,严谨的体系已然成型,而这个领域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存在粗放的问题。一些版权方卖出IP开发权后,便成了‘甩手掌柜’,之后相应产品的开发便不再上心。”游族网络的相关负责人赵继文说,除了授权外,海外的IP运营还会有严谨的管理跟进机制。
文汇报记者 张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