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很多新一届大学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的日子,偏偏有人就很不幸———还没正式就业,就快失业了。
7月29日,网络上出现一则消息,称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大规模违约三方协议,逾百名应届毕业生面临失业。而从网传的被招行上海分行录取的人员名单显示,里面有不少复旦、上海交大、上海财大等名校毕业生。目前,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已就该事件作出说明。这一事件很快引发多方关注,一个焦点问题就是,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究竟几何?
逾百名拟录用新大学生被“劝退”
7月29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发布对“网传2016年校招发生大范围劝退约谈事宜”的说明。内容如下:“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在校园招聘中采取分批实习培训和入职的方式。对于首批通过实习期考核的学生,放入第一批入职培训;对于个别实习考核未完全达标的学生给予延长实习考察期的安排,并视考察结果决定放入第二批入职培训。”该《说明》称,前期可能沟通不够充分,引起部分学生的误解,该行将进一步加大沟通力度,让学生明确了解入职安排流程。
这份说明的刊出,进一步坐实了此前在网上流传的消息。据最早爆出这一事件的媒体“中青在线”称:有位化名为张晓然的毕业生早在2015年12月收到招行上海分行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后,与该行及所在高校签订了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随后,她还到招行参加实习,并被主管告知实习考核合格。但就在7月25日,招行通知她,要么另寻高就,要么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自9月起重新实习2个月,视考核结果再做决定。她还收到通知:“如有违约意向,请尽快办理,于7月25日-8月31日期间申请违约将给予免除违约金并两周内可办理完毕”。
而紧接着的几天,像张晓然一样,还有不少毕业生收到了类似通知。据悉,招行上海分行在今年校园招聘中设3个岗位,其中对公客户经理岗、柜面运营岗签约300多人,被劝退者在80至100人之间。另一个零售经理岗,劝退了约50人。根据这些数据而知,此次被劝退的毕业生超过100人。让处于被“劝退”边缘的大学毕业生们以及更多公众感到费解的是,此前这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高校签订的三方协议难道是“废纸”一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