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阿姨:孩子做作业须戴耳塞
“这里是住宅区,附近还有学校,怎么好开酒吧的!”一见到记者,翁阿姨就开始控诉“酒吧街”的种种“恶迹”,“孩子为了读书住过来,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翁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永康路”人,今年66岁的她从小在这里长大。15年前为了帮子女带孩子,翁阿姨曾一度搬到浦东住了8年。“09年的时候,因为孙子在徐汇区中心小学上学,我就带孩子住过来了。”本来是想让孩子住得离学校近些,让他学习上没有后顾之忧,没想到却因为酒吧街的开张让孩子无法安心学习。
“小孩三年级刚搬过来的时候都是班级里前几名的,现在成绩明显下滑。”翁阿姨告诉记者,孩子平时晚上在家做作业都必须戴耳塞。相比噪音,更让翁阿姨不能接受的是老外们“有伤风化”的举动。“喝多了的时候,有些女的只戴个胸罩,甚至袒胸露乳的都有,孩子还那么小,受到负面的影响谁来负责。”
商家装隔音墙留人行道已为居民考虑
13年外国客最多现在中外各占一半
坐落于永康路38号的水手酒吧餐厅内,服务生刘振(化名)正坐在高脚凳上听着音乐享受着下午时光。由于下午顾客较少,每天这个时候是他一天中最空闲的。
刘振告诉记者,酒吧平时上午11点开始营业,凌晨一点结束营业,但10点前会将摆放在外面的桌椅全部收回。“这条街工作日人流不大,但到周末晚上人会大量聚集。我在这里工作快4年了,过去老外来得比较多,现在中外人士大概一半一半吧。”
在刘振印象中,2013年泼水事件那会儿,这条街上的外国人人数曾达到顶峰。“当时你要经过这条街,必须从人群中挤过去,汽车什么的根本开不过去。”据刘振介绍,2014年政府遣返了一批非法滞留国内的外国人,其中有不少是这条街的常客,之后永康路上中国人的面孔就慢慢多了起来。
像三明治夹心被夹在顾客居民中间
2013年的泼水事件之后,政府对永康路进行了整顿,还派专人驻守路口,秩序好转,客流量也下降不少。“2013年的时候这边的店面数大概是现在的两倍,后来一些店面开不下去就被边上的店承包了。”
当被问到现在是否仍存在扰民现象时,刘振显得有些委屈。“确实有顾客会半夜扰民,但很多时候我们商家也是被夹在中间。”刘振告诉记者,十点打烊的要求出台后,现在每天9点45分左右,服务员就会开始和坐在店外的顾客沟通,让他们提早搬进来。大部分顾客经过沟通是愿意搬进来的,但也有少数刁钻的顾客不愿意。
“像城管之前过来,也不上去赶顾客,就给我们施压,让我们去劝离顾客。城管和居民只会来找我们商家。”刘振坦言,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三明治夹心一样被夹在顾客和居民之间。
据刘振介绍,酒吧在装修时将墙壁和窗户都做了隔音处理,白天在外面放置桌椅时,也有给居民留下人行道的空间,刘振认为,商家对于居民生活已考虑得比较周到。
在经营过程中,对于和居民间的矛盾,刘振表示商家往往会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但也碰到过一些居民比较无理的要求。“之前有居民说因为我们空调外机滴水导致他滑倒来找我们索赔的,甚至还有说因为滴下来的水弄脏他鞋子来索赔的。”刘振边说边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