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手术前探查病人。任新摄
整整4小时,手术室外的儿子小朱是数着时钟一秒一秒划过。他对焦急的母亲说,“时间越长,越有机会。快了,反而说明没戏,‘关’上肚子就出来了。”
果然,4小时后,小朱等来了医生,手术成功了。
从42岁第一次查出得肿瘤,过去35年,老朱开过大大小小9次刀,得过4种肿瘤。这次找到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是来开第10刀的。
“十刀人”老朱是何其不幸,又是何其幸运。他吃尽苦头,也被不少医院拒绝过,但他又一次次得到一些医生的援救。“如果不是医生的执著、勇敢、拼搏,30多年前,父亲可能早已与这个世界告别了。”53岁的儿子小朱对记者说。
老病友10年后归来,求医生开第10刀
站在仁济医院的大门外,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小朱拿着父亲的报告单:肿瘤再次复发。这次他哪儿也没去,直奔这里,“感觉这里是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4月中旬,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坚的门诊迎来老病友———老朱和他的儿子小朱。虽然历经10年,王坚还是一眼认出了老朱。
因为印象太深。2005年,老朱因患贲门癌接受了胸腹联合切口上半胃根治性切除术,主刀的就是王坚。而在此次手术前的20年间,老朱已接受了大大小小8次手术,其中包括1981年-1987年间的3次结肠癌手术,之后的输尿管癌、膀胱癌根治术,以及胆囊切除术、中耳炎手术、右手外伤后的骨折复位术。
当医生30年,王坚没遇到过一个人生过这么多种肿瘤、开过这么多刀。开第9刀时,身材单薄的老朱,腹部已遍布着长长的手术疤痕和多处引流管戳孔痕迹。由于多次手术导致腹腔广泛而严重的粘连,老朱在外面医院已被多次拒绝,“找到仁济前,感觉已经走投无路了。”小朱说。他对2005年的这第9刀印象很深,那天是冬至。当医生的,都不太喜欢冬至、清明开刀,“看到这个日子是要逃的”,可老朱是等不起拖不了的。
挑战很大,但王坚还是给他开了第9刀。由于贲门癌的位置非常特殊,需要打开胸腔才能对肿瘤达到根治性切除,这天,王坚和胸外科医生合作完成了这台手术。
“瓷器店里抓老鼠”,这次医生犹豫了
一晃10年,小朱陪着老朱再次找到仁济医院,王坚犹豫了。
最近一个月来,老朱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外院胃镜病理显示:幽门部管状腺癌。癌魔蛰伏了10年后再次气势汹汹地来了。
如果再次手术,很可能需要切除全胃,这意味着又将与胸外科合作手术。问题是,老朱的腹部满是疤痕,这样的身体能否再次挺过大手术?更何况,因为体质虚弱,老朱上次手术后就出现过切口感染,7个月内多次清创后才完全好转,这次情况会不会更糟? 毕竟老朱的年龄比上次手术时又增长了10岁,岁月不饶人,整个身体的机能、各脏器的支持功能都更差了。
对外科医生来说,最可怖的是,老朱的肚子已经千疮百孔,“没地方下刀了”。肚子里面则早已不是出生时的“标准配置”,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都已改道,血管、组织错综复杂地粘连在一起,如何设计手术,考验着医生。
“太难,太难。”王坚犹豫,纠结,甚至起初有点躲着小朱,推托了多次。王坚形容这个手术是“瓷器店里抓老鼠”,对手术的精妙设计与精细规划要求太高,太难!
觉察到王坚的犹豫,老朱很坚定,“王医生,我查出来这个病,就马上到你这来了。我相信只有你能救我,我信任你的所有决定。”
就是这句话,王坚决定再次迎难而上。5月19日,王坚和胸外科主任医师曹子昂联合为老朱施行残胃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复杂肠粘连松解术,精准切除了发现病变的胃窦、幽门部分,尽最大努力为老朱减小手术创伤,保留残胃功能。
“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不行就准备干一天的。”直到进手术室前,王坚脑子里还在盘着两套手术方案。
手术4小时完成了! 小朱记得医生跑来对他说的3句话:第一,本来胃要全切的,现在成功保留了残胃;第二,没输一滴血,出血很少;第三,病灶清除。
“要不是他们信任我,我不敢做”
这两天,老朱准备康复出院了,他再一次重获新生。王坚很佩服老朱的勇敢,“要不是他们充分信任我,我不敢做 (手术)。正是因为医患关系和谐,我们才能做纯粹的医学抉择,为了患者不畏艰难。”
老朱退休前是警察,如今是乐观的老人。42岁时他第一次查出生肿瘤,35年间,生了4种肿瘤,如今从头到脚开了10次刀。小朱评价父亲是“真正的现代医学的受益者”。
“这30多年的经历,让他对现代医学和医生很信任,他坚信现在有更好的医学、更好的医生。”小朱说。
30多年的患病与折腾,常人其实很难体会这家人经历的艰辛与挣扎。要知道,当年要开第2刀时,他们就不断遭遇拒绝。朱家听过最多的话是,“老伤疤长不好”“年龄太大了”“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他们遭遇了数不清的拒绝,“对病人来说,这就意味着死期到了。”小朱说。
要知道,老朱的肠癌发过两次,等于肠子开过3刀,当初给他的肠癌连开3刀的医生,如今也已经去世。当初开完第9刀,大家就估计老朱能活2年,结果活了10年。
有人说,老朱的生命很不幸,但他却一次次创造生命的奇迹。也有很多人说,是因为这家人的不放弃,才不错过一次次重生的机会。
陪伴父亲就医30多年,小朱说很想对其他病友说些话,“与其在疾病面前恐惧、彷徨,不如勇敢地用生命去拼搏,我想告诉那些正在犹豫是否要积极治疗的人,找到好医生,全力相信他们,那是真正的性命相托的信任。不然,再好的医生也不敢勇闯禁区,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我们,不仅创造着医学的奇迹,也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