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日出东方——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主题展览”,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为期21天的展览,天天观者如云。据统计,整个展览期间共有31.4万人次到现场参观,通过手机参与新媒体观展和互动的人次超过68.7万,展览累计参与人次逾百万。
不忘初心,党员群众观者如潮
今年6月20日至7月10日,恰逢上海梅雨季节,无论是大雨滂沱,还是烈日炎炎,都挡不住观众的热情,场馆外排起一两百米长队是常态,团队预约更是每天爆满。一些参观者甚至从北京、内蒙古等地远道而来。
开展第5天,市领导韩正、杨雄、殷一璀、吴志明、应勇等与本市各界代表人士一起参观展览,重温历史记忆,感受光辉历程。在全市自发掀起的参观热潮中,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记者在一次次采访中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即使到了午餐时间,也能见到不少观众流连忘返,许多参观者用相机定格一幕幕历史记忆,有的还用纸笔将展览的前言、导语和一些故事仔仔细细抄录下来。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天,“日出东方”展览迎来3.3万人次参观;7月2日,迎来了单日最高参观量3.8万人次。
“日出东方”展览共分5个板块,250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出了上海各个发展时期的实物、图片、视频500余件,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历史,以及在党的领导下上海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发展和成就,着重反映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实物,让参观者身临其境。
凸显“党的诞生地”,明确红色起点的新使命
记者昨天下午2点在展览现场看到,距离撤展仅有2个小时,自发前来参观的观众依然络绎不绝:有党员干部,有白领,也有正在放暑假的学生。不少党支部组团前来,并在此举行庄严的党员宣誓仪式;也有不少人携家人孩子一起来参观。
“这是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国内代表,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95年前,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上海诞生的。”有着30年党龄的李桦耐心地给自己即将上初中的儿子做着讲解。本次展览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聚焦“党的诞生地”这一主题。展馆入口处,醒目地竖着3排大字:“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历史从这里开篇。”进入展厅,浓浓的上海气息扑面而来,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大世界、大光明戏院、百乐门等一块块招牌、一幅幅老照片,生动诠释着95年前,一个伟大政党在上海诞生的必然性。展览中,一大会址的石库门置景是通往下一个场景的必经之路,中共一大会议室被“复制”到了展览现场,“danshengdi(诞生地)”被设置为展厅WIFI密码。
记者注意到,不少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将参观此次展览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站点,他们选择合影的地方主要有两个,一是一大会址的石库门置景,二是展览中“两学一做”专区的党旗前。
“诞生地,这个关键词我记住了!”“我第一次清晰地了解了党在上海创建是有深厚的组织基础、思想基础、舆论基础的,上海真是一座红色之城。”
谈起参观后的体会,观众总会提到“诞生地”这个关键词。人们惊叹:上海这座现代化的“魔都”,有着如此深厚的红色底蕴,如今担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任务,即是红色起点的新使命。
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品牌,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
“没想到党史展览也这么生动鲜活!”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学生陈宇已是第3次来参观展览。他说,展览中的不少史料通过小故事叙述和展现,让人记忆深刻。比如,在阐明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也是党诞生前的孕育之地和诞生后的早期活动中心时,展览罗列了许多“第一”和“之最”,并配以生动的案例。
本次展览不光讲党史,也讲上海故事,且运用了多种新颖的表达形式,受到了广泛赞誉。有人说,在一大会议的布景中看《日出东方》主题片很有历史感;有人说,以剧场式的多媒体方式呈现1950年代曹杨新村的生活场景,让亲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们倍感亲切;有人说,戴上VR眼镜看外滩的全景,令身处这座城市的人无比自豪……60多岁的张宝珍第一次在展览中体验了“党的诞生地”公益广告背景模板照片打印,很是激动:“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党史展览,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许多观众意犹未尽,纷纷反映这么好的展览应该多展出些时间。
主办方透露,结束了上海展览中心的展出后,本次展览将因地制宜在本市地铁、机场等交通枢纽,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科技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等中心地点进行巡展。眼下,地铁人民广场站、城市规划馆已经开始展出,各区县也将组织巡展,持续唱响上海的“红色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