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记者唐玮婕)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六月论坛日前走进上海,众多创投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下一个上海独角兽公司会出现在何方。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认为现在是创业最好的年代,但他也表达了忧虑,“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创业主要是从1到N,“更多的是拷贝,把别人已经有的东西抄过来做。今后的5年、10年乃至50年,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从0到1。”
上海的优势是金融领域的创业,在上海的独角兽公司中,有多家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红杉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恺认为,消费金融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细分市场。首先,这个市场本身有一个广泛的赛道,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预测的增长性,在市场里的渗透率,有结构性增长的机会。另外,消费金融可以单点突破,不用依附于非常完善和复杂的银行体系来发展,是一个适合VC投资的行业,是可以由技术来驱动做到非常大的行业。资本寒冬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买单侠创始人胡丹认为,危机对业余选手来说是一次大洗牌、大屠杀,但对于专业选手来说,是低价获取牌照和人才的机会,“我希望未来三年有小小的危机,能把业余的选手清除掉。”
上海另一个优势是消费升级领域,出现了饿了么、洋码头等独角兽公司。戈壁创投合伙人徐晨告诉记者,上海消费升级的驱动力之一,来自传统产业的转型需求。上海和周边地区有很多大消费公司,比如服装、食品,有产业集群优势,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些企业都遇到了一些挑战,迫切需要转型。这是上海的先天优势。
关于上海创业的未来,参与论坛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也表达了观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复兴昆仲合伙人金华龙看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金融效率的提升,“跟传统金融业务做结合,提高获客效率、风控效率。”
消费升级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达晨创投合伙人傅仲宏表示,未来的5至10年中,中国将会开始发生新一轮品质化消费变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新常态”。傅仲宏认为供给侧改革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中国的创业公司关注点应该从屌丝消费转换到中产消费,从符号性消费转换到内涵性的品牌消费。
而巨头林立的电商创业是否还有机会?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坦言,他做电商做了十几年,创业的机会确实不多。对从零开始的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找准差异化,死磕是磕不出来的,“如果做电商创业,我劝大家一定要谨慎。对于已经创业的,要回归消费本质,回归零售本质,东西足够多,价格足够低,服务足够好,如果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两个, 我建议大家早死早超生。”
记者了解到,新京报也成立了自己的专项投资基金,对优秀项目将直接投资。未来,新京报还将走进深圳、杭州等城市举办专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