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1994年9月第一次见吴建民先生时,他是大名鼎鼎的外交部发言人,随江泽民主席赴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一次“破冰之旅”。当时法国处于左翼社会党总统密特朗和右翼总理巴拉迪尔的“共治”领导下,中法关系因售台武器等风波一度非常紧张。是巴拉迪尔因议会选举获胜而出面组成政府后,承诺不再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才促成了江泽民主席对法国的访问。
在代表团前往空客公司总部所在地图卢兹访问时,我也一同前往采访。非常巧的是,在前往空客总部的途中,我与吴建民在大巴上坐同一排。本来我准备了很多问题想听听这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方说法。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吴建民一开始就说,你可以在很多地方听到我讲的东西,但我没有多少机会知道一个驻法国记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所以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中,我们讨论了欧洲共同体建设到底能否成功、法国为什么会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坚持售台武器、法国左右翼共治会对中法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法国的高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年后,吴大使已经任满回国,但他每次回巴黎,都要找个时间与我一起吃饭,讨论很多问题。
我知道,吴大使非常注重记者的观点。因为他做过发言人,与记者有过交往。他曾说过,记者接触到的是鲜活的、具体的驻在国的感性知识,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取代的。正因为这样,每次我认识的一些法国记者想与吴大使结交时,他几乎有求必应。我至少介绍了五六位法国著名记者给他。吴大使很快就与他们成为挚友,并通过他们了解法国实情。
另一次被吴大使所震撼的,是法国著名记者、欧洲一台电台台长让—彼埃尔·艾尔卡巴什对吴大使的采访。艾尔卡巴什提了一个极具挑衅性的问题,大致是说“为什么中国要在西藏执行文化殖民政策”。吴建民大使顿时严肃起来,直截了当地表示,中国不仅没有在西藏执行所谓的“文化殖民”政策,相反,中国在西藏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他说,法国曾经参加过对中国的殖民战争,根本没有资格对中国的西藏政策说三道四。吴大使的言论令艾尔卡巴什无言以对。
真正对吴大使留下难忘印象的,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后。当时法国在戴派总统希拉克的领导下,联合德国、俄罗斯和中国,共同反对美国总统小布什以各种借口侵略伊拉克。当时有各种预测、判断,关键在于一点:法国到底会不会动用否决权。
我正好于某个场合偶遇吴建民大使。作为记者,我当然会询问吴大使,希拉克总统会不会真的动用否决权。吴大使的分析与很多专家的观点相反,他认为法国一定会动用否决权。事情的发展印证了吴大使的判断。美国正因认为法国将会动用否决权而放弃了在联合国安理会进行伊战讨论和投票的动议,从而使美国出兵伊拉克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这在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史上确实是一件重大事件。
吴大使在法国有很多朋友,但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这倒是证明了吴大使是捍卫中国利益的卫士。当时法国在希拉克的领导下,认为中国将是法国未来一个最重要的伙伴,因而全力与中国进行战略合作。中法关系达到如此密切的程度,吴大使是有非常重要的贡献的。
■相关链接
吴大使驻外期间,对文汇报驻巴黎记者站的工作多有关心和肯定。他曾高度评价文汇报常驻巴黎记者郑若麟是既能融入法国社会、又能从中国视角撰写法国报道的记者。当年文汇报海外部想到办“讲堂”,定位面向世界。之所以能心想事成,与吴大使密切相关。当我联系上吴大使,他热情地予以支持,成了“文汇讲堂”第一期主讲嘉宾,从而使“讲堂”一炮打响。“文汇讲堂”百期之际,吴建民作为回访嘉宾之一再次接受文汇报采访。 (徐海清)
在3个月前的3月14日下午3点,我曾在北京外交公寓和这位有着56年外交生涯的资深外交官做了2个半小时的访谈,此次访谈是因为吴建民获得了听友们票选的文汇讲堂100期最具人气魅力嘉宾的称号,在回访中,吴大使描述了他退而不休的“观察使节”生活。在他看来,退休标志着人的生活进入新的阶段。退休之后,他主要充当“观察使节”,进行三个方面的观察: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观察人。 (李念)
2005年4月16日,在京、津、沪等地爆发了民间反日游行。我受命飞往北京,带着如何理性看待当时的中日关系等问题,采访吴建民。
当吴大使拎着行李箱走进外交学院的会客室时,就连声向我和我的同事说抱歉。其实,当时他刚从博鳌论坛回北京,因为飞机晚点,吴大使从机场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虽然他脸上略显疲态,但一丝不乱的发型和搭配得体的西服依然保持着一个外交官的风采。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吴大使非常耐心、几乎没有喝一口水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七八个问题。(宋琤)
2009年七八月之间,我任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记者不久,恰逢文汇报海外部策划“新中国外交亲历记”系列报道。派给我的任务之一是采访老大使吴建民先生。见面的地方是在北京建国门外的外交公寓。吴建民先生戴着金丝边眼镜,穿着熨烫齐整的衬衫出来与我握手。他视野开阔、言辞儒雅的风格,与文汇报特有的知识分子调性,颇为一致。他言谈缓慢、温和,浸透着东西方文明交叉叠映的体面与从容,他的缓慢中凝练了快速的思维,他的温和中包含着坚决的立场和深厚的教养。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