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国际网络医学中心暨广济网络医院日前在杭州启动。这是浙医二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作的超重量级“互联网+医疗”项目。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表示,广济网络医院将通过建设“广济健康云”,实现区域内数据互联互通,若干家国家医疗机构信息互认,数十家国际医疗保险公司费用直接结算,做到“实时、全信息、全方位、标准化、全球化”,真正打通医院的数据。
实时全信息网络共享
浙江长兴70多岁的董大爷,有幸成为广济网络医院的受益人之一。王建安通过视频诊室给远在长兴县人民医院病床上的病人进行会诊,电脑上看片子,查看实时的影像数据,约检查、做手术评估。
“以往,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信息交换经过扫描、拍照等人工线下操作进行,整个过程较为繁琐,所以很多医院的远程系统往往流于形式。而一些网络平台的医生只是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和患者交流,缺乏核心医疗数据的支持,医生仅凭视频、语音或画面很难做出准确诊断。而患者自己拍照上传检验报告单、影像资料的方式也很难走通,不仅环节繁琐、费时费力,精确度也达不到诊断的要求,况且患者还未必能拿到自己完整的医疗数据。”王建安表示。
广济网络医院则通过建设“私有云”的形式,把线下医院的所有数据搬到网上,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院际间数据互联互通。及时有效的影像数据、检验检查报告等完整的信息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作出诊断、利于治疗。
上级医院医生会诊基层患者时,可以直接远程开出需要的相应检查单到当地医院;检查报告出来后,医生可直接远程调阅查看;如需住院,医生也可直接开出当地医院的住院单。
患者的病历资料可追溯至源头,不会因就诊医院不同而丢失,重复检查再无存身之地;所有的医疗环节、治疗方案、医疗数据均向患者公开,将根本改变医疗信息不对等的现状,过度医疗再无藏身之所。王建安认为,医疗服务的全透明反过来也会倒逼基层提升水平,努力提供和省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标准化大数据是基石
门诊、急诊、住院、体检……在同一家医院病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的资料编码,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医疗健康信息的碎片化。据悉,早在2013年7月,浙医二院医院数据库中同一个患者病案唯一号的比例已接近100%———这就意味着,原来分散在医院各处的患者信息可以根据病案号统一调用查阅。
对于网络医院而言,标准化还影响到不同医院之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标准化大数据”是网络医院的基石,这也是浙二国际网络医学中心的重要策略。王建安表示,浙二国际网络医学中心将是一个标准统一、信息互通、E点注册、资质统一、医嘱互认的全新网络医疗体系。
未来3年,浙医二院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投入重金对医院进行信息化改造,打通浙二与其分院、及众多协作医院的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LIS(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系统)、EMR(电子病历)等数据,打造一个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实现院际间数据共享、电子病历互通等。
作为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际远程医疗中心,浙医二院在对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团队储备。据悉,该院已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里根医学中心、梅奥诊所、MD安德森癌症中心、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等国际顶级的医疗机构常态性地开展影像、病理、小儿神经等国际会诊,每年仅国际远程多学科讨论就有40余次。
王建安表示,频繁、高质量的合作,让老百姓不出国门就能实现“全球化治疗”的梦想。在全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浙二国际网络医学中心积极与各地医保部门沟通,患者通过网络医院转诊至上级医院,可用医保直接支付,且享受到与患者所属地区医保相同的报销比例。同时探索浙江全省范围的医保移动支付。同时,网络医院也在积极落实国内医保以及国际化商业保险的直接支付,已经与20余家国际医疗保险公司签约或者意向签约。(本报杭州6月3日专电)
驻浙记者 蒋萍通讯员 吴禄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