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缘乞讨,真真假假一言难尽
医院周边是“丐帮”必争之地,僧尼打扮人士、手持残疾证明自称聋哑的人士都是这一带的常客。在此地乞讨或化缘,从来不缺“捧场”的人。
“断腿的残障人士,拄着拐杖,背着音箱,一手端碗,一手拿着话筒,一步一挪,随时都有人给钱。”逯松特别能理解进出医院的人为什么善心爆棚,“人遭遇疾病和生死的时候,最容易发善心,积德也好,‘攒人品’也好,总想用施舍换一点心安。有的病人怀着‘疑似癌症’的心情来医院,查出来没问题,一高兴,出门就给五十元、一百元。”
对流浪乞讨人员政府有救助的义务,但不能“强制救助”,要听他们本人的意愿,他们不愿走,城管也只能劝。那天,逯松想要劝离一名站在路中央的乞讨者,路过的市民当着他的面给了对方一张50元人民币。综合治理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还曾在监控里看到过聋哑人因为乞讨不成打人的场面,“真真假假,一言难尽”。
各路“黄牛”,停不下来的斗争
各路“黄牛”是医院周边生态中的主力,和“黄牛”的斗争,根本停不下来。
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山医院原先的停车位捉襟见肘,一些车就跟着“停车黄牛”开到附近的小区巷弄里。“停车黄牛”早上七点左右上工,整天就在马路沿途“扬招”。中山医院新建的三层地下车库开放,交警、城管、派出所又加强了路面监控和整治,“停车黄牛”才不再像以前那么活跃。
更拼的是“挂号黄牛”。冬天,为了不让大家在门外吹风,门诊楼四点左右就放人进门,“挂号黄牛”都是在这个点上工的。
“大医院没有号贩子是不可能的,我们想了各种办法打击‘黄牛’。”邱网妹坦言,打击“黄牛”是一场持久战,现在医院采集了熟脸“黄牛”的信息,一旦发现,就把人赶走。
区区几笔,不能穷尽医院周边生态。这一带有卖房的、卖鲜榨果汁的、卖唱片的、卖假古董的,还有“黑担架”、“黑救护车”、载客残疾车,以及无穷无尽的医疗广告。
生老病死,人间欲念。只要医院在这,“靠医院活着”的行当就会出现。“从我20年前进中山医院时就是这样了。”邱网妹觉得现在畅通的医学院路更像一条“医院该有的路”,她希望那半个江湖的热闹只存在于戏说之中。
文汇报记者 钱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