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
历史既有连续不断的流量变化,又有展现若干历史节点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党和国家新的历史时期后,已有若干不同时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层面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实践层面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的巨大努力,正在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段。这是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使党和国家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比较突出的一个新时段。
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将党和国家发展推进到新时段的重要标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历史重任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对三大重任作了认识提升,进行战略布局,着手实施宏图。历史的发展由此进入新时段。3年来,这个新时段呈现出两个时间节点。
以中国梦思想为主导引领历史发展的时间节点。
2012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思想道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心声,成为时代最强音。
中国梦不仅表述简明通俗,能起到鼓舞动员作用;更在于它有丰富内涵,凝聚了新一代领导人的顶层战略思想。
———中国梦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接了地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念,就党的主要领导人言,是庆祝建党80周年首次使用。一方面,它对提升民族精气神起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在许多老百姓心目中有如美丽的月亮在天上,可望不可即。提出中国梦,使这个天上的月亮落到人间,接了地气。
———中国梦使党和国家的梦成了老百姓的梦,华夏儿女的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我们每个人为实现梦想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质朴无华的表述,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说法不再抽象,不再使人感觉它只是党和国家的事,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愿景,从而更能凝聚起为之奋斗的无比强大力量。
———中国梦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明确了具体路径。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5月讲的四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它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也是有益于世界人民的美丽梦、幸福梦。
中国梦思想的魅力在于,仅仅三字就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它产生的无比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核聚变力”,将推进民族复兴目标早日实现。这个新理念也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并成为推进历史发展到新时段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主导引领历史发展的时间节点。
怎样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强,地区发展和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消除贫困任务还很艰巨。“治理这样一个国家很不容易,必须登高望远,同时必须脚踏实地。”
如果说上面讲的四个“必须坚持”是登高望远,那么脚踏实地需要从何着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中国梦之后逐渐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说:两年多来,我们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这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科学定位。这个定位,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意义。
“四个全面”既是落实中国梦顶层设计的战略布局,同中国梦一起,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发展,且是将党和国家历史推进到新时段的重要标识。这是因为: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但没有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概念。全面依法治国是在相关一章中作为一项工作被列举的。从严治党在党的建设部分强调了其重要性,也没有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理念。两年后提出的“四个全面”大不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要协调推进的“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四个全面”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这表明“四个全面”作为协调推进的战略布局,抓住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牛鼻子”,更加明确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
其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麾下,还有成系列的具有创新性发展的观点。比如:
———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四个现代化”主要属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层面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属于社会制度上层建筑,是具有顶端设计性的现代化。它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既是对“四个现代化”的巨大丰富,更是对现代化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思想。从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20多年间的历届党中央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的新表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巨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新的成果。”这个理论创新,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关于“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提出的新观点。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问题,因而成为思想建党纲领。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实际上提出了制度治党治国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成为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指导思想。
———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崭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伊始考察重庆时又对它作了动态性表述,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并且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我们要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以中国梦为统领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因此,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将党和国家发展推进到新时段的重要标识。
为实现中国梦而实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段
历史的发展必将产生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理论诞生的使命就是推进历史向前发展。这完全不是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多种力量交叉作用的客观运动结果。
毛泽东在抗战初期说过:“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是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舞台,通过为实现中国梦而实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段。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决战决胜要求,标志着改变国家贫困面貌进入新时段。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什么是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对其内涵作出了科学界定。他强调:全面小康,首先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其次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次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要不断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这三个全面,精准地揭示了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对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什么说现在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呢? 因为要实现三个全面覆盖,任务异常艰巨。习近平总书记说,就脱贫工作而言,如果按过去30多年年均减贫600多万人的速度计算,7000多万人脱贫需要约11年,即到2025年才能实现目标。形势逼人,必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精准扶贫,才能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部脱贫。这无疑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使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段。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呈现出新一轮改革大潮,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是过去30多年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大潮此前经历了两轮。第一轮是改革开放之初,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实行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第二轮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决定由计划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破天荒地成功了。目前,国家的发展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它所以成为新一轮改革大潮,是因为: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异常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战胜一切艰难险阻。2013年也因此被称为“深改元年”。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决策,不仅有利于确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而且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这是反腐治本的一个战略性决策。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同过去相比空前拓展了。经过30多年改革的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一系列突出矛盾,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除了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样,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一轮改革大潮,必将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段。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标志着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段。
我们党对依法治国的认识经历过拨乱反正和不断深化的过程。1996年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针后,党的十五大将此方针明确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务后,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许多新理念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12月,颁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要如期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段。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段有多个第一次:
首先,在新中国60多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30多年历史上,中共中央全会专门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空前的。在《决定》中又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建设,其中190项重要改革举措还被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督办。这些第一次,不能不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时段的重要标志。
第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深刻说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这样,全面依法治国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第三,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第一次提出的创新思想。比如,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明确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靠这个总抓手来谋划和推进;强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要求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树立宪法权威,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强调不断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强调提高司法公信力,要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的这诸多第一次,开启党和国家政治文明风气之先,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段。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和反腐倡廉拨乱反正的新成效,标志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时段。
“全面从严治党”概念虽然是2014年 10月提出,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个思想早已萌生。3年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不断加大力度,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常抓不懈,取得了人民高度赞赏的满意度。它所以成为党的建设进入新时段标志,是因为:
第一,开展反对“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党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两大教育,横扫陈垢积弊,激浊扬清,累计超过14万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问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第二,开展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使多少年来一直遏制不住的腐败现象多发高发势头第一次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2016年2月底,已经查处的副省部级干部和军级干部近150人。这既说明腐败现象严重到何等程度,也说明反腐败斗争何等深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力反腐,深得党心民心。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纠正“左”的错误,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那么十八大以来反对“四风”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则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拨乱反正。
第三,提出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努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管党治党既从思想教育上严起来,又从制度上严起来,实现了制度治党建设大跨越。十八大以来,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后出台30多项改革举措,党建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特别是经过修订,出台了第一部党内“立法法”《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编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一个五年规划,并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30多件重要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走向完善。这样的制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以上三个方面,充分说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十八大以来,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系列新战略新政策新举措,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略的把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实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了新的历史时段。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段的历史启示
十八大以来仅仅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将党和国家的发展推进到新的历史时段,给人们以深刻历史启示。发生这样巨大变化,有多种因素起作用。纵观党中央3年来治国理政,从抓工作方面言,对推进历史发展起巨大作用的,至少有这样几点:
(一)充满政治定力,富有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他多次强调,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正因为有这种政治定力和担当精神,因而无论对于深化改革涉险滩、啃硬骨头,还是反腐败狠打“老虎”、猛拍“苍蝇”,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对全面深化改革,他说: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没有任何风险。只要是必须做的,还是要大胆干,不能裹足不前。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他有一段很动情的话: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得罪人民。是怕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还是怕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人心向背的大账!查处腐败,“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包公把‘龙虎狗’三具铡刀摆在开封府大堂之上,无论皇亲国戚还是高官小吏,谁敢以身试法,都毫不留情。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我们要把反腐败利剑举起来、用起来,形成强大震慑”。有了这种除恶务尽的政治决心,有了这种穷追猛打腐败分子的担当精神,就不难了解反腐败斗争能取得老百姓高度点赞的满意成绩。
(二)倡导厉行认真,要求严细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时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本着这个精神,既勇于担当、雷厉风行,又认真严细、实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求轰动效应,不搞虎头蛇尾,而是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个时期,许多人对中央抓贯彻八项规定不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都抓不好、坚持不下去,还搞什么十八项规定、二十八项规定?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办好一件事后再办第二件事,让大家感到我们是能办事的。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行胜于言。这么抓下去总会见效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多少年来,缺乏的就是这种严细实干作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扬这种作风,既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也在培育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新作风和软实力。
(三)严明纪规制度,管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党和国家的状况说:“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十八大之前有很多党内的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有所担忧,也就是在这里。”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规矩,加强制度监督,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这个问题。关于严明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这是治本之策。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扎紧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关于强化规矩,他提出了全党必须遵守的四项“铁规”: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最大规矩,全党必须模范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工作惯例,是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关于加强制度监督,他强调: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制度化、经常化,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关于管住领导干部,他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支干部队伍要“信仰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管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就是要建设好这样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有了这支干部队伍,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有了组织保证。
(四)高扬自律引领,强调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履新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此,这就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严格自律、引领全党从严治党的代名词。习近平总书记在讨论中央八项规定时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矩,从我们在座各位做起来,率先垂范。我们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做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他赴深圳考察,出行不封路、不住豪华宾馆、不吃高档菜肴,开了“从我做起”之新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中央不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中央政治局带头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大家联系自身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实际,联系严格教育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研究加强中央政治局自身建设的措施。好长时间以来,老百姓很少看到中央政治局这样带头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报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带头引领、率先垂范的作风,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弘扬正气、传承党的三大作风优良传统树立了榜样。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扬自律引领,率先垂范做表率,成为新的历史时段的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传承下去,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