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儿童医院、中国第一家电子企业、上海早期新式中学———民立中学,这些镌刻在历史上的“第一”,都跟上海的苏家相关。记者走进苏家后人苏肇伉先生的家,看着老先生翻出一张张老相片,听他讲述往昔的家族故事,两个想法紧紧攥住记者的心:第一,这个家族的故事简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鲜活缩影;第二,险阻似乎永远难不住这家人。
举家办学,非一般商贾的家风
“你们有没有家训?”苏肇伉认真地想了想,有点抱歉:“没有。”
是呀,如同大部分寻常人家,没有一句话去提领苏家的“发展纲要”,但这并不妨碍这家人的独特志趣。
苏家原籍福建,老宅在上海新北门硝皮弄,至戊戌变法时已在此居住40年。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3年,苏家当时的一家之主苏梦渔辞世,留下一个遗愿:兴办一所新式中学。
苏梦渔是个有意思的人,亦商亦儒,有“善书法,直逼(颜)鲁公”之说,但说到底还是从商之人。为实现父亲遗愿,苏本炎等苏家4个儿子四处筹备,最后落实到办学点时,全家上下20口人一致同意搬出老宅,腾出来办学校。
“为民而立”,就是民立中学的由来。苏家三儿子、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苏本铫是首任校长,立下校训“勤学督行”。
为办学而迁家,割舍的是家庭记忆。用苏肇伉姑母苏祖斐的话说,家中几代人更迭在此,在此结婚,在此寿终,还有人在此出生,是“歌于斯、哭于斯、聚族人于斯”的老宅。
苏家人热衷办学。1905年,苏家又出资成立民立幼童学校。1906年,创办了民立女子中学。这3所学校培养了许多进步人士,比如“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诗人殷夫。
对苏家而言,办学可不是富裕之后的投资。为补足办学费用,苏肇伉的祖父苏本炎先后出资20万两,而苏家小孩布衣徒步,过得非常节俭。
有人说苏家是“爱国商人”,非一般商贾的家风。
聚会不断,门楣不倒
往事说到兴起,苏肇伉又找出一本家庭聚会记录给记者看———从1986年起,这个家庭坚持每年聚会。
“家庭聚会,86年春节伊始,已历四届,今又值新春佳期,假延安中路842号苏宅做第五次聚会。”
“肇字辈聚会,第六届在皋兰路杨家相聚,感到万分高兴……透露肇伉夫妇在学交谊舞,是日初出茅庐,下次肯定有精彩的表演。”
有俏皮话,也有书记员般的正经记录。配合大家庭合照浩浩荡荡四五十人,旁人看来以为是什么“学习班”。
上溯百年,苏家并不顺遂。在苏肇伉出生前,苏家就遭遇一次重创,几近中落。那是1919年,一战爆发,战争伴随瘟病,苏家“顶梁柱”、48岁的苏本炎在大流感中辞世。
苏本炎在世时兼任6家企业的董事和南商会会长,突然辞世,有关商业账目,家中一无所知。结果,债权没法追回,债务讨上门来。
中年丧夫,家道中落,苏本炎的妻子曾泽新带着7个子女入住坟屋。坟屋3间,墓前栽了松柏,空地上种了蔬菜。“在心情舒畅的人看来,好像一所乡村别墅。”苏家小儿写道,真是心态极好。
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压垮这个曾经的望族。
辛亥革命后,为抵制外货,我国民族企业兴起,苏肇伉的叔父们也投入这场民族工业发展的洪流。苏氏四兄弟苏祖圭等人爱好科学,一起研究无线电。很快,他们装成了一架矿石机,第一次听到法国驻军电台的电报讯号,全家人兴奋无比。
由于父亲没留下遗产,兄弟4人就将工资一分一厘地省下来,最终创办了亚美无线电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电子企业。后来,他们又自办亚美广播电台。在战时,亚美电台播报战事消息、商业行情,并为19路军捐慰劳品和抗战物资。
大姐苏祖斐也颇有作为,目睹母亲患病之苦,她立志学医,“我希望更多人不要像母亲这样被误诊,希望用我所学服务百姓。”1927年,苏祖斐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1938年,她参与创办我国第一所儿童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苏祖斐后来成为我国知名儿童营养专家。
20年不到,这个家庭以“科技救国”、“实业报国”的信念冲出困难,重振门楣。
多灾多难不恐惧,更不诉苦
“自力更生才能自救,人贵自强!”苏祖斐在回忆家道中落时这样写道,这句话用在苏肇伉身上也颇为贴切,他研发我国第一台小儿人工心肺机。
说来有趣,自苏祖斐开始,苏家人受她影响,出了20名医生,几乎各科俱全,成为医学世家。苏肇伉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儿科教授,也是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知名专家。1973年,在前辈丁文祥带领下,他们在一无图纸、二无样机的情况下,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小儿人工心肺机,我国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这才得以开展,无数家庭因此改变命运。
“我们学医,姑母很高兴,尤其还继承了儿科。”1967年,苏肇伉和同学王乃礼结婚,王乃礼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医生。在苏祖斐的鼓励下,她的大侄女苏肇琇报考了同德医学院。1951年,苏肇琇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的潘达德结婚,两人服从国家安排准备北上从医。临走前,苏祖斐要两人许下诺言“一生信守医德,从医济世”。
苏肇琇、潘达德后来都成为名医。苏肇琇说,学医是这一生最确当的抉择。
如今,苏家后代从事建筑、教育、法律行业的也很多,遍布世界多地。“看今朝,苏家人才辈出,勤奋忙碌在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四化建设做贡献,令人不胜欣喜。”最近一次家庭聚会,有人在记录上这样写道。
苏肇伉这代人转眼从中年步入老年,家族还在日益庞大。苏祖斐活到百岁,她说百岁人生中看过许多家庭的盛衰,相信“刻薄起家,理无久享”的古语。苏肇伉则说,姑母坚持“以直报怨,以德报直”,经历过战事,家园被毁,像难民一样的生活,但在多灾多难的时刻,不恐惧,不怨恨,更不诉苦,平静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苏肇伉对姑母的印象,何尝不是这个大家庭的写照。面对险阻,从不被打倒。在有关苏家的记录里,记者看到这句话:“思天下之兴亡,聊尽国民之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