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四联美发厅 图/新京报记者王嘉宁
“二月二,龙抬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京城不少理发馆会生意火爆。今天凌晨4点40分,就有顾客赶到王府井的老字号理发店“四联美发”门口排队。6点40,来自大兴的郭师傅第一个理上了发。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不过,据民俗学家称“剃头死舅舅”则实为讹传,“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
二月二还有那些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其实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真的来了。
古时这一天,民间要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称“献生子”。要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则要进农书,以示务本。青本是东方色,彼此奉献青布口袋盛的各种种子,籽、子相通,将农耕与家丁兴旺的祝愿都献与他人,正是中和关系之寄托。
二月二这天老百姓吃的东西都要加一个龙字,比如面条是龙须,饺子是龙耳,炸糕是龙胆。除了这些“龙身上的吃食”,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个好彩头,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龙耳”(饺子)
饺子有的形似元宝,有的形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寄语新年财源滚滚之意。
“龙胆”(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炸油糕的习俗。炸油糕色泽金黄,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龙鳞”(春饼)
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
“龙须”(面条)
北方人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
驴打滚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二买“驴打滚”品尝。黄豆粉面裹豆沙馅儿的驴打滚外形圆润,有“财源滚滚”的吉祥含义。
猪头肉
猪头肉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春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文人笔下的“二月二”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进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
节日民俗年画“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与“惊蛰”节气往往是同一天。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大起万物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有对“龙抬头”与“惊蛰”非常形象地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白居易和李商隐也有题为《二月二日》的诗作。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来源:新京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