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顾一琼
25年房龄的中山苑最近完成了一次漂亮逆袭。当老旧电梯改造、业委会改选、选聘物业公司等难题一齐压来,这里没有“乱炖”,而是花了大半年时间逐个“销项”。就在上月,小区13幢楼的电梯全部“上新”,物业公司调整物业费顺利完成,业委会在居民中逐渐有了声望……
市场说好,小区房价见涨;居民点赞,曾被摘去的“文明”二字有望“复牌”。中山苑更成了自治典型受宠于媒体。
好,自然不用再说。这里说点别的,中山苑的“标本意义”究竟几何?在讲求社区治理的今天,它是否可以被广泛复制?
激活能人“大咖”能量
田虹和马西霞,是中山苑所在的徐汇区枫林街道宛五居委会“搭班子”的一对,一个是党支部书记,一个是居委会主任。三年前两人刚到任时,“感觉周围总是在吵”。居民在吵,业委会在吵,物业也不满,整个小区人心涣散、信任缺失。
“这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外销房,六楼带电梯风光无限,还拿过文明小区金字招牌”,两人对小区仅有的一点憧憬也只能靠“忆往昔”来完成。
矛盾终于集中爆发。
去年7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对小区13台电梯年检时发现严重安全隐患,立即发出整改通知。同一时间,小区业委会任期已满,不愿续任,面临改选换届;托管小区多年的物业公司合同到期,也因入不敷出准备退出。
面前的“危”,成了田、马二人眼中的“机”。她们迅速上报情况,经枫林街道研究协商,一个快速处置小组成立,中心思想明确———纲举目张,先推动成立业委会。
田、马二人开始“铆上”并“游说”小区内那些“躲”着的“大咖”。让能人“大咖”站上前台,确实是本事。普遍的情况是:他们不差钱,空闲时间不多,更不愿“趟这滩水”。“但他们社会阅历丰富,思路清爽,德高望重,影响力大,一旦发挥能量,事半功倍。”田、马二人看得清楚。
“软磨硬泡”下,一个个能人“大咖”答应“出山”试试。他们中有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老制片,有热心居民区工作十多年的老书记等等。新一届业委会选举异常顺利,熟悉的冲着候选人的威望投票,不熟悉的直奔着“名号”而去。但大家有了一个共识:从乱象中“脱困”。
如何重构“信任链”
齐江,上文所提及的老制片人。含饴弄孙的年龄,被“忽悠”进了业委会。既然进来了,那就干吧!但老齐发现,搞电影和搞电梯“专业完全不对口”,于是他拿出了当年上山下乡的那股热情,“种种问题的背后,是信任链的缺失,要靠我们一点点补起来。”
就拿电梯“试刀”。
老电梯是修是换,钱如何筹集,选择哪家公司施工?新一届业委会召开会议,发放意见征询表,90%以上业主同意拆旧换新。于是,业委会公开招标,并把各电梯公司投标书张贴于小区公示栏,向业主公开整个过程,一清二楚。
针对大家最关心的费用问题,在街道社区专项办指导下,业委会制定了两种收费方案,并发放第二轮意见征询表供业主选择。最终84%以上业主同意第一个方案,即以四楼为基准,每一层楼上浮或下降10%的费用比例,一楼不用缴费。结清一幢开工一幢。
仅一个月零三天,13幢楼近125万元安装新电梯的费用全部到位。
具体施工过程中,业委会也随时将费用支出明细张榜公布,让大家心里有底。
电梯通了,信任链扣上了第一环。物业选聘和费用调整也在类似的轨道上顺畅起来。
业委会通过公开招投标,召开业主大会征询意见,选聘了新的物业公司。同时,张榜公布物业服务支出明细,动议调整物业费。经投票,物业费顺利从每月每平方米1.2元上调至2元,一切平稳,没人跳脚。甚至还有业主一下子补上了欠缴三年的物业费,“这个小区,开始上道了”。
“国字号”的坚守
猴年春节前两天,中山苑大门口已经挂起了彩色灯笼,久违的温暖与光彩正一点一点回归这个小区。
“明年请大家来看看,我们一定能争回文明小区的金字招牌,”齐江很有信心。他说,中山苑是幸运的,“矛盾交织极度苦困的那几年,老物业没轻易抛盘,才让小区撑过困顿,走上正轨。”
而这个老物业,正是隶属于徐房集团的高建物业,标准的区属“国字号”。出于社会责任,在长期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高建物业还是坚持托管小区,“驮着”它撑过了业委会换届,撑过了电梯改造,一直撑到了启动新物业选聘程序,避免了小区陷入“三不管”的崩盘状态。
特别在电梯改造期间,尽管服务合同早已到期,但高建物业还是积极协助相关工作,比如加派安保人手,帮老人提重物上楼;妥善调度业主车辆避让,确保吊装运输车辆顺畅进出小区。
“如果当初没有‘国字号’的坚守与支撑,小区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是否还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问题齐江一时还没想到答案,但至少,眼下他不用再为此而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