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房价的四位数时代,世茂、仁恒,不仅以五位数的罕见价格炒起了“豪宅”概念,也把来自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豪宅”理念带入上海。但平心而论,那个时候,所谓“豪宅”,真正只是金字塔尖上那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还是境外人士)的“奢侈享受”,对大部分还住在老式里弄和老工房里的普通百姓来说,“豪宅”跟大家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十年没怎么涨价的汤臣一品
2006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汤臣一品上市了。这条新闻,就算不是上海人也都有印象:上海一楼盘开出11万元/平方米“天价”。
“发神经病了才会去买吧?”这是当时坊间的主要评语。2006年,虽然已经经过一波涨价,上海中心城区房价大多突破了万元,但11万元的单价还是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寸土寸金”的老卢湾,均价全市最高,还不到4万/平方米;如今“贵出天际”的静安,均价更是只有2万+/平方米;就连与汤臣一品同处陆家嘴滨江的“顶级豪宅”们,价格也大多谨慎地定在5~6万/平方米。
不过,在2006年,上海的“豪宅”已经不是陆家嘴独领风骚了。“老克勒”的浦西法租界,原卢湾、徐汇已经赶超上来;喜欢天宽地广的人选择更多,花木联洋那时主攻别墅,佘山还可以售卖极低密度的独栋别墅。黄浦江两岸的价格和价值都慢慢突显,以新天地改造为起点,市中心的顶尖公寓也慢慢冒头。此外,长宁的房价一直不低,则是拜虹桥别墅区所赐,檀宫等独栋别墅,价格过亿,数量稀少,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当然,市中心的一些顶级老洋房,也有固定的客源。
不过,从投资价值来讲,要是在2006年买了汤臣一品,实在是很不划算的。即使在今天,小陆家嘴地区的新房,也不过是十几万一平方米。而像大宁这样的地区,早已经翻了好几倍。这大概也只能说,汤臣集团太会做生意。又或者,尽管房价已经开始飙升,但上海人的居住需求多数还是踏踏实实的;所谓“豪宅”,并没有太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