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 《元日》 诗中的“桃符”,指古时的春联。千百年过去,祖先们过年时的种种“讲究”,在一首流传至今的民谣里固定了下来,“二十三,祭灶神;二十四,写大字 (写春联);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酉(贴春联及福字);三十夜,守一宿。”跟春联相关的就有腊月二十四和二十九两天,可见春联在年俗中的分量之重。红艳艳的春联,红彤彤的新衣,红闪闪的鞭炮,红灿灿的笑容,红火火的日子,这样的年多有年味儿!
这也是你最熟悉不过的年味儿。铺展春联,张贴希望,是你最熟悉不过的画面。当你浸染在年味中,成为画中人,你曾有过一丝疑惑或念想么:哪是上联哪是下联? 若是给自己写一副个性春联,是不是很酷? 从孩提贴到成年,从古贴到今,怎么就少不了它呢?
2月2日是“写大字”的腊月二十四。特别的日子里,记者专访了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叶子彤。
为自己写一副个性春联
文汇报: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央视网承办的“2016猴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刚刚结束,短短20天征集到春联6万多副。作为评委,有哪些原创春联让您印象深刻?
叶子彤:那就多了,比如“大圣送春,常铭反腐紧箍咒;小康追梦,再驾富民筋斗云”“盼去雾除霾,再写春天故事;让蓝天碧水,重温梦里乡愁”“猴气冲天,腾云十万八千里;春风筛酒,祈福二零一六年”……我就暂时透露这么多。这6万副征联中产生了100副“猴年原创优秀春联”和10副“猴年最佳原创春联”,会在春节期间对外公布。
文汇报:这些春联让人耳目一新。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买春联无非是上街选一副与自己身份、兴趣、抱负大致匹配的,但依然是批量生产的,无法做到独此一家。普通老百姓与春联创作有多远?
叶子彤:对于一般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学会春联创作如同隔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春联文体唯一铁定不移的特征是完全对仗的两句式结构,除此之外的其它要求都相当灵活:字数可长可短,对偶可工可宽,声调可严可松,言辞可文可白,语气可庄可谐,风格可雅可俗。每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性情创作,严谨者可追求工对和森严的声律,放达者做到宽对和上下联尾字“上仄下平”后,尽可天马行空驰骋文笔。胸中怀有倾诉渴望是很容易写出打动人心的春联的。自己为自己写春联,既抒发了感情,表达了志向,又展现了才华,融洽了家庭,何乐不为呢。
春联还有一个创作要点,那就是要紧扣“春”这个主题。春联是春节张贴的对联,是迎春之联,贺春之联。这里的“春”不仅是指自然时令春夏秋冬之“春”,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涵义,但凡岁月之春、时政之春、行业之春、家庭之春等等,统统都属于春联的范畴。春联中的春世界,因为有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便充满了人文精神,充满了哲理和希望。
文汇报:中国楹联学会已故的孟繁锦会长生前主持制定了《联律通则》,你刚才说的“上仄下平”,应是其中的一项规则吧?
叶子彤:《联律通则》总共包含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奏对拍、平仄对立、语意相关6条规则。春联是讲究声律的,“声”指声调,主要是指平仄,“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及入声。“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声律严格的春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我举个例子,像“盛世迎春凝瑞气,丰年贺岁洽和风”这副春联,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但对于业余创作者来说,不需要这么严格,但也要做到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掌握了“上仄下平”之后,贴春联时就不会贴反。当我们面对大门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贴反的话会惹懂行人士的笑话。
春联之美如造化之功
文汇报:春联习俗是国家级“非遗”。很多“非遗”濒临失传,春联却在历经千年之后,在新的世纪依然生机勃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叶子彤:这是由春联的民族性、群众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决定的。
我们今天说春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它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中国文字之美为世界之最,用它创作春联,则是美上加美。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简单讲,就是形音义结合,一形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是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无法比拟的。汉字运用起来灵活轻便,便于遣词造句,组起句来又可以弄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音节分明、声调匀称,构成对称美。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意思是,自然所赋予的形体,上下体一定成双,不是孤立的,这是造化之功,创造文辞运思谋篇,要考虑高低上下的匹配,自然构成对偶。春联正是这样的“丽辞”,具备与造化之功一样的审美,勾起人们内心的亲近和愉悦。
文汇报:在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春联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不仅是贴春联,其他一些习俗在城市里也渐渐式微。一旦抛弃习俗,会不会让城市里的人在享受丰富物质的同时心无所依?
叶子彤:每年的春运人流足以说明中国人对春节的看重和对家庭的依恋,建立在这种稳固价值观之上的春联习俗不会被抛弃。当然,城市里的传统年味儿确实不如农村。农村是相对稳固的宗族结构,家家户户有大门,屋里屋外场地宽敞,便于贴春联,放鞭炮,串门拜年。城市里大多数居民都住在高楼大厦的单元房里,你走在街上没法看到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气象,但能看到很多商家贴出了春联。当你随便走进一幢住宅楼,你会发现,有不少居民把春联贴在了单开门两侧的墙上。城市里年味儿不如农村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居民都是老家在农村的新城市人,过年时都回农村与父母团聚了。
文汇报首席记者 江胜信 (本报北京2月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