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音乐会的歌曲在原有崇明山歌的曲调和歌词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器乐和元素重新改编。(演出方供图)
农历新年将至,民俗的传承与创新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昨晚,一台名为“沙上风”的崇明山歌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唱响。原汁原味的崇明方言搭配上现代器乐,为这台音乐会打上了独特文化印记。这也是崇明山歌首次以音乐会的形式亮相剧院舞台。
崇明山歌是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长久以来默默地在历史长河中口口相传。作家徐刚曾分析,崇明山歌之所以发音高亢,和崇明的地理特征有关。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受大江大海的影响,加之芦苇丛林形成的河湾阻隔,必须发大声才能听见,所以形成了崇明人洪亮的声音。而崇明方言属吴语,因为江海阻隔,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很少受外来语言的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稳定、古意浓重的一种方言,这也是崇明山歌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语言氛围所在。
千余年的历史孕育了崇明山歌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是崇明山歌需要面对的问题。正如诸多其他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曾在田间地头口口相传的崇明山歌与当下生活的距离渐渐远了,面临着消逝的局面。“崇明山歌是崇明的文脉之一,是见证崇明文化发展演变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不再说方言,如果没有方言的传承支持,崇明山歌就濒临灭绝。”崇明县文广局局长黄海盛表示。
本场音乐会的歌曲都是在原有的崇明山歌的曲调和歌词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器乐和元素重新改编,让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山歌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音乐会开始前,历时一年制作的崇明山歌新专辑《潮汐》举行了首发仪式。即将面世的《潮汐》收录了9首最具代表性的崇明山歌,其中既有实地采风录制的原生态崇明山歌,也有用现代编曲技法创编的新民歌。“新老”搭档的民歌再创造,以便当下听众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上有千余年历史的崇明山歌。
文汇报记者 徐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