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走班”一个学期,沪上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里,一个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出更改所选择等级考科目的要求,给从高一启动的走班教学又增加了一个难度系数。追溯“换课”的原因,学校发现这与“选课”之初的盲目性有关。
究竟如何“选课”、何时“选课”?这其中的讲究还真是不少。
“选课”不能凭“家长意志”
在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从高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进行全校层面的分层分学科走班。“学生‘选课’存在盲目性,部分是因为家长意志抉择引起的。”高二年级班主任叶老师说,家长判断孩子选择考试科目采取“逆向顺序”,比如复旦大学数学系就业前景不错,那就看这个专业要求高中生选择的等级考试科目是什么,然后就鼓励孩子选择什么。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进行选择。但感兴趣与学习能力存在差别,并不是所有感兴趣的科目都可以学好,这也是选择上的误区。
根据要求,学生可以更换等级考试的科目,沪上高中也纷纷为学生变更等级考科目设置宽松条件。叶老师所带的班级有30个人,在高一下学期就有10名同学更换了选择等级考试的科目,其中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两次更换考试科目。
沪上一所示范性实验性高中高二生物教师刘彤(化名)说,自己所教的班级时不时就转来一名学生,教了半个学期,转来的已经有五六个人了。为了满足走班的教学需求,一位生物老师每周要上20多个课时,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这些后转入生物班的学生。此前没有学过的知识点,只能凭借学生自己努力补缺。
一份“饱满菜单”让学生定心
对于“选课”,沪上部分高中采取“保守”的策略,从高二年级开始走班教学。
闸北区一所普通高中新高一年级组长告诉记者,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合格考和等级考科目,老师的建议成了主要的参考意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各科真实成绩,闸北区增加了区级层面联考次数。原本,语数外三门学科在高一二年级各有一次统考,高三有两次。现在,语数外三门学科每年都增加到2次统考,其余6门学科每年也分别增加一次考试。“考试次数的增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也存在弊端,区级层面统考次数的增加,会变相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这对于学校的教学也是冲击,统考会割裂教学进度。”
“到目前为止,高二年级只有3名同学递交了调整‘选课’的申请。”本市北部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务处老师说,其中一名同学选择的是地理、物理和化学这三门等级考组合,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他的地理成绩排名年级第一,物理排名第20位,化学排名第60多位。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发现自己还是对历史学科比较感兴趣,成绩也不错,希望将化学调整为历史。“我们结合学生在历史合格班上的表现情况,了解了他目前所处的位置,征询了相关学科老师的意见,通过了他的改选申请。”该老师说。
就目前的情况看,调整“选课”的情况较少,得益于学校在“选课”前就给学生和家长做了大量指导工作,除了解读高考新政和模拟“选课”外,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了一份系统化“选课”指导菜单——“个人生涯规划指导课程+高一学年学生6门学科学业评价+学校可提供的相关科目教师资源介绍及开课时段+多维立体指导谈话”等等。
该老师举例说,学校为每名学生提供了高一期间的历次考试成绩与排名,以及各种“选课”组合的统计图表,还有学校前几届学生的这6门学科在全市所处的位置,学生及家长只要登录“选课”系统,就可根据数据与图表,选择自己的优势组合。
文汇报记者 张鹏 钱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