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1号主墓航拍图,外形呈“甲”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上图:考古队员正在清理1号主墓主椁室东南侧,讨论散落一室的玉器。本报记者 付鑫鑫摄
当卢上的四神图清晰可见:底部是玄武,昂起小脑袋的乌龟,错金银花纹;两条细长的青龙,交错盘旋而上;中间是错金银的白虎;白虎之上还有鎏金的权杖;羽纹分明的朱雀翱翔在顶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11月4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揭开神秘面纱,装有果实的青铜火锅、高达2米的“五铢钱”山、成套的编钟编磬等万余件珍贵文物,震撼出世,瞬间涌入公众视野。
14日,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启动。当天上午,出土的屏风上有孔子画像,题字部分“孔子”“颜回”“叔梁纥”清晰可辨。考古专家初步确定,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17日,主椁室西侧发现1盒马蹄金和2盒金饼,排列整齐,总数超过75枚,金光璀璨、夺目异常。考古专家认为,这批金器是中国汉墓考古史上保存最完整、数量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18日,主椁室东侧出土一枚韘(音:shè)形佩(俗称鸡心佩,常佩于腰间)。这枚韘形佩上有龙凤纹饰,如此高等级的玉佩对墓主人的身份指向起了重要作用。
……
“由于文献的缺乏,我们对汉代列侯等级的丧葬制度了解甚少。这次海昏侯墓地的发掘,填补了考古学史上的这一空白。”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田野考古部主任、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说,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
令世人雀跃的海昏侯墓考古,历时5年。最初,墓地是怎么被发现的?发掘中,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趣事?接下来还有哪些惊喜值得期待?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昏侯墓现场,听听当事人的说法。
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乃汉武帝刘彻和李夫人之孙、昌邑哀王刘髆(音:bó)之子。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刘髆去世,年仅5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治所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语出《汉书》),被大将军霍光等人废帝位,赶回故地巨野,不久,昌邑王王位也被罢黜。
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受汉宣帝刘询忌惮,刘贺被改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兴建海昏侯国。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汉元帝刘奭(音:shì)又封刘贺的儿子刘代宗为海昏侯,是为海昏釐(音:lí)侯。刘代宗传位给儿子海昏原侯刘保世。
公元8年,王莽篡汉,海昏侯国被废,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至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保世之子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东汉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海昏侯国被分拆成建昌、海昏两个县。四代海昏侯断续168年的历史,宣告完结。
盗洞下 浓郁异香扑鼻而来
两千多年后,2011年2月下旬,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供电所临时工熊菊生像往常一样,骑摩托车下班回家。冬末春初,天黑得早,行至观西村墎墩山西南脚,空地上几个陌生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用摩托车灯射向人群,问干嘛的,头戴帽子、身裹冬装的陌生人用当地话回了一句:“抓野兔子!”
听口音是本地人,熊菊生没多想,骑车回家。他的家在墎墩山北面,距现在海昏侯主墓150米左右。奇怪的是,自那晚看见陌生人以后,熊菊生家的狗半夜总会叫个不停。更奇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熊菊生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空地上聚集着五六个陌生人。
“我问过他们三四次,每次都说抓野兔,这不合常理。”熊菊生回想,就算“守株待兔”,也不可能天天都在同一个地方抓野兔。联想到藏匿在主马路边的3辆白色小轿车,他百思不得其解。
3月22日深夜,熊家的狗依旧叫得让人不得安睡。23日,熊菊生在院子里一边刷牙,一边环顾四周。墎墩山顶,原本只有一株五六米高的杉树,其余都是二三米高的灌木丛。熊菊生用手指了指海昏侯1号主墓的位置说,“那天早上,看见杉树边上隆起一堆黄土,已经摞到灌木丛一样高了,很显眼。”
好奇的熊菊生立即叫来3个人,上山查看。土堆旁,村民们发现榔头、钢钎等工具,还有成箱的八宝粥、矿泉水和成打的毛巾、手套。沾了黄泥的新手套,被扔在一旁,十分刺目。土堆的另一边是长1米、宽0.5米左右的土洞。
“以前,我们村也有墓被盗过,挖出来的都是砖头、黄土。这次不仅有土,草丛里还有木块,一块有三四十厘米厚。我就好奇,下洞看了一下。”约15米深的洞底仍是木头,熊菊生大胆推测:莫非是打到棺材板了?想到以前的盗洞只有6-8米深,他愈发觉得异常,立即拨打了江西电视台二套都市频道的热线电话。
当天下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辗转接到了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文物局打来的电话。
“据地方史料记载,海昏侯墓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内,有大坟一所,小坟二百许,旧称‘百姥冢’。”杨军说,电话举报的方位跟史料记载的位置相近。顾不上吃晚饭,他拔腿就往大塘坪乡观西村赶。2个多小时之后,杨军抵达墓地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当晚,熊菊生和其他7位村民连夜蹲守。
次日,杨军坐着辘辘车下到洞底,一股浓郁的异香扑鼻而来。“根据经验,如果是明清的墓葬,应该还会有腐味;如果是千年以上的墓葬,就算没腐味,最多也就是无味。可那个味道,特别香,很好闻。”杨军兴奋地说,去年开挖主墓时,考古队员们仍能闻到淡淡的余香。
在洞底,土层中夹有黑色的木炭、白胶泥和沙子等不同材质,而乡亲口中的棺材板实际上是主椁板。主椁板已被凿穿,通过椁板用手往下掏,空的。上到地面后,杨军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联系,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车马坑 墓主人肯定是“土豪”
随后的几个月里,熊菊生成了村里的“红人”,常常领着考古队员到处勘探。
海昏侯墓地所在的墎墩山,地处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数百米处。“你看,墎墩山前面这一大片稻田就是开阔的鄱阳湖平原,海拔只有四五十米,视野开阔,绝对是块风水宝地。”站在墎墩山西南脚的空地上,徐长青手指向东南方。
2011年4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对被盗墓地周围方圆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被盗墓地及其墓园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通过对周边更大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汉代铁河古墓群的组成部分,还有几代海昏侯的墓葬区和贵族及贫民墓葬区,并发现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国都城——汉代紫金城址。墓地及紫金城址分布面积达5平方公里。
徐长青说,2012、2013年,考古所先后发掘了1座车马坑、3座祔葬墓(3号墓、4号墓、5号墓),解剖了2座园门、门阙及各式墓园建筑基址,还发现了墓园的排水和道路系统。“从目前已经发掘的3座祔葬墓可以判断得出:每座墓前都有寝。寝殿通常是祭祀帝王的场所,王侯用的只能是寝。目前,正在挖掘的主墓前面有寝,还有祠堂,作为日常祭祀之用。祠堂边上还有厢房,供当时墓园的管理人员和墓主人的家人居住、祭奠。”
全程参与3号墓、4号墓、5号墓发掘的考古队员赵文杰说,3号墓是已发掘墓穴中最小的一个,以前被盗过,文物很少。“4号墓里面也有盗洞,洞口还发现了宋代的斗笠碗,由此推断是宋代被盗了。”
不过,更大的惊喜是90平米的5号墓。站在展板前的徐长青,向记者讲解:5号墓出土了一把玉具剑——剑本身是青铜剑,剑鞘上有剑首、剑格、剑璏(音:zhì)和剑珌等玉器。初步判断,墓室结构是一棺一椁,中间为棺材,外面有椁室。椁室东面有陶瓷器;北面的器物被盗了,只留一片空地;西面椁板塌陷,造成器物漂移,出土了博山炉、漆器和小耳杯。“5号墓的主棺板,明显修有黑漆,上面规整排列着鎏金的柿蒂纹,分布密集。当时,棺盖没有破损,所以我们整体打包送去实验室考古,计划从边上掏,尽量不破坏上棺盖。”徐长青说。
不同于赵文杰,考古队员田庄觉得,车马坑简直是个“大宝藏”。
刚开始挖车马坑那阵,雨棚还没搭好。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田庄等人去抽水。抽干坑内积水后,田庄小心地清理淤泥。不意间,一块鎏金的车马器映入眼帘,仔细辨认,上面还有“五”字。“发现第一块‘宝贝’之后,其他同事都跑来‘围观’,并加入清理的行列。没一会儿,坑内就金光闪闪的一大片。我们都说,墓主人肯定是个‘土豪’!”田庄记忆犹新。
徐长青介绍,海昏侯当时一年享4000户食邑,相当于西汉晚期一个县的平均人口,也就是说,封地内4000户人家就养一个“海昏侯”,而古县海昏素来都是鱼米之乡。两汉之交,豫章郡下辖18县中,有半数紧挨鄱阳湖,百姓富庶程度全国居首。“这也就可以解释海昏侯当年为什么那么有钱,光真车马坑就有3000多件车马器陪葬。”
北藏閤 尽显主人财富地位
在江西省博物馆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展上,记者见到了明星级文物——当卢。当卢上的四神图清晰可见:底部是玄武,昂起小脑袋的乌龟,错金银花纹;两条细长的青龙,交错盘旋而上;中间是错金银的白虎;白虎之上还有鎏金的权杖;羽纹分明的朱雀翱翔在顶部。
“现代人熟知的四神观念是‘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但从这幅当卢所呈现的四神图可以推断,当时的四神观念并没有完全定型。”徐长青解释说,“真车马坑内,20匹马有80多件当卢,虽说部分是明器(相当于冥器),体型很小,但造型精美,甚至有西域风格的当卢,十分珍贵。能发掘到这么高级的车马坑,我们自己也没想到。”
让徐长青更想不到的是,1号主墓中不断更新的发掘成果。从海昏侯墓出土的情况推断,当年是先挖好约400平方米的土坑,然后用沙子、木炭等物垫平底部,再铺一层约30厘米厚的椁底板。然后,对墓室分间,分为主椁室和回廊,从高处俯瞰就是一个大型的“回”字。
回字形中间,空心的一圈,即回廊,也叫藏閤或库房,细分为十多个隔间,放入随葬品。上面再盖2层厚的椁顶板。回字形内里的方块,就是70平米的主椁室,南北向的甬道将主椁室分成东西两块,东边为寝、西边为堂。甬道口南端与墓道相连,墓道宽约五六米,两边是斜坡,中间是踏步,墓道口外再建寝。墓室高约3米,顶椁板到地面的高度约8米。墓主人入殓后,墓道被封。
“我们推测,最先放入墓室的是回廊的随葬品,其次是主椁室,最后才是棺木。”徐长青说,棺木经甬道进入主椁室,符合古人“扶棺而泣”的习俗。从整体上看,墓穴结构呈居室化倾向,属于“汉制”,与“楚制”相区别,为典型的西汉列侯葬制。
回廊,也就是“藏閤”,由北、东、西、南4部分构成。北藏閤最能表现墓主人身份和财富,是藏閤中最中心、最隐秘的部位。北藏閤成功提取了整套乐器,包括编钟2套,编磬1套,完整的琴、瑟、排箫,以及近200件伎乐木俑等。
引发专家关注的大型青铜蒸馏器、青铜火锅、五铢钱、雁鱼灯均出自北藏閤。田庄还记得,去年10月,主墓打开时,由于北回廊只剩一层椁板。掀开以后,约2米高的五铢钱山乍现,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以前,在别的考古工地,我也不是没见过铜钱,但一般都很少,十几枚。哪像这次,真的是钱山啊,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今年4月中旬,清理酒具库时,在靠近乐库的位置,田庄清理出一个“小脑袋”。“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好东西,觉得很奇怪。细细地往下挖,才发现还有胖胖的鱼身子,脚璞也很明显,雁翅上还有羽纹,栩栩如生。”他说,发现雁鱼灯后,很快又找到了灯座。同事管理还给他拍了张手捧雁鱼灯的照片,以作留念。
在北藏閤的清理发掘中,同样“不太淡定”的还有管理本人。提取编钟时,心细如丝的她发现,躺作一排的编钟牢牢地钉在编钟架上,甚至那些钉子都不曾脱落。“编钟架的正中,还镶有一块直径约15厘米的铜镜。”管理说,同在现场的国家博物馆原文物科技保护部研究馆员、金属类文物专家杨小林为检验乐器的音质,即兴演奏了两三分钟的汉乐,“那声音可好听,宫商角徵羽都有”。
文物多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东藏閤则出土大量的漆木器、青铜器,如计时用的铜漏、属度量衡类的铜权等。日前,一套12枚属于天平砝码的铜权环被公诸于世,最轻的一枚可以称到2克,12枚全部加起来可以称一两斤的物品。有的青铜器上,还有“昌邑食官”、“籍田”等字样,反映出当时西汉重农的传统文化。
西藏閤出土了铠甲、青铜兵器以及漆木器,有的漆盒内还装有虫草类的名贵药材。“我们现在不能确定,漆盒内的虫草是不是就是今天的冬虫夏草,但从外形上看,二者十分相似,姑且叫虫草类物质。至于具体成分和功效,有待实验室考古检验。”杨军分析说。
颇为庆幸的是,在西藏閤内清理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还有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其中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也从侧面说明这个“金主”其实很有文化。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出土木漆器保护专家吴顺清介绍,竹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文献书籍。写好以后,墨汁都干了,深入到竹子里面去,基本上保护得比较好;另一种是遣策(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大多是现场写的,墨汁还没有干就存起来了。加之,临时书写比较潦草,因此很难恢复辨认。
在南藏閤的东西两侧车库内,发现了多部偶车。甬道内主要出土与出行有关的车马、随伺俑等,还有三马双辕彩车和模型乐车,乐车上有实用的青铜錞于和建鼓,以及4件青铜铙,完全印证了文献关于先秦乐车上錞于与青铜铙和建鼓搭配组合的记载,是我国汉代乐车的首次发现。
徐长青说,下月会把主椁室中“打包”好的棺椁运至实验室,开展实验室考古。届时,棺椁内出土的文物等将更清晰,墓主身份等信息也将确证和揭晓。
记者好奇,海昏侯墓有没有可能出现像马王堆汉墓女尸一样的遗骸?徐长青坦言,可能性不大。公元318年,豫章郡发生大地震,原来的海昏县等豫章古县淹没到鄱阳湖中,也让海昏侯墓墓室坍塌,被地下水淹没。“受地震和地下水位抬升影响,主椁室坍塌严重,又泡在水里近2000年,即使有骸骨也早就化了。”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的。像我们现在很多文物的处理也很头痛,比如,漆盒上有贴金银的纹饰。要保护漆盒,最好的办法就泡在矿泉水里,可一旦入水,金银等金属就会脱落,这就很矛盾。”徐长青说,不管怎样,考古所和专家组还是会继续努力,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海昏侯墓考古工作做好。
文汇报记者 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