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变化日新月异,这些即将消失的地标,是市民心中抹不去的经典。从徐家汇电脑城到西宫,从曹杨路市场到“杨浦南京路”,上海一系列区域今年正在改头换面。
再会,八埭头——曾经的“杨浦区南京路”
“八埭头”——这是一个只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杨浦人才知晓的地名。作为平凉西块的代名词,这里曾是最具上海老弄堂风情的旧时里弄之一,更一度繁华至有“杨浦南京路”的外号。
埭,音dai,在沪语里的意思是“排”。19世纪末、20世纪初,杨树浦工业兴起。1908年,天主教会在通北路上,造了八排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供职员和工人居住,“八埭头”由此得名。此后,周边陆续建成一批旧式里弄,人气日盛。
通北路扬州路拐弯角上的老房子,二楼木质围栏,极像上海老照片里的临街茶楼饭庄。
上海老弄堂风情的“贫民窟”
曾经在杨浦区当过多年中学英语教师的已故著名作家程乃珊,曾写过一篇文章《情系八埭头》。她回忆,八埭头全长不过三四百米,却是电影院、清真馆、医院、 布庄、理发店、教堂、学校……一应衣食住行,都可在本街区自行解决,且价格肯定比市中心便宜。八埭头就是杨浦区的“南京路”。“我作为班主任常去那一带家访,行走其间,觉得这里的石库门弄堂与棚户,老年人与青年人,邻里街坊,共同形成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八埭头”逐渐成为了上海“穷街”的代表。这一区域街坊大多为旧房危屋,设施简陋,人口密度高,困难群众多,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昏暗、潮湿的危旧房屋里,多户人家共用一个灶间,烧水做饭有的仍用煤球炉。
进入21世纪,这里更出名的,是通北路海鲜夜市排档。
有望重现“杨浦南京路”胜景
据了解,“八埭头”地块的动迁改造将分三期迁出。今年下半年,“八埭头”的旧改就将基本完成,而未来其“杨浦南京路”的胜景有望重现。与此同时,八埭头周边的石库门弄堂也将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滨江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