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法治报》报道,几天速成整形师; 舶来针剂真假难辨; 足不出户上门整形......不用开刀就可以瘦身美容的“微整形”听上去很美,却暗藏风险重重。从培训、开店、销售到整形,微整形行业俨然形成一条产业链,却改变不了其非法医疗美容的本质。实施者涉嫌非法行医罪,而接受者则面临巨大的“毁容”风险。日前,记者从浦东新区检察院了解到,一女子就因为对整容效果不满意而走上了绝路。尽管非法整形者已被刑事处罚,但依旧挽回不了女孩年轻的生命。今年本市卫生监督部门接到非法医疗美容的举报58起,目前已经查处了11起,但这只是申城非法医疗美容的“冰山一角”。
美容成毁容 爱美女子被逼上绝路
在物质充裕、观念开放的今天,通过医疗手段整形美容已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该行业也由此进入高度商业化的轨道,成为一条“赚钱”的途径。各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类的整形医院、美容院,吸引着爱美人士的目光,也让那些从未经过医学培训的美容院的店主们铤而走险,做起了发财梦。这不,仅学过几年理发手艺的中年妇女周某就做起了整形美容的行当,在未取得任何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在上海某小区内开起美容店,专为爱美女子开展整形手术,结果害人终害己,致人跳楼轻生,夺去一条年轻的生命,自己也因触犯刑律,锒铛入狱。
年过四十的周某曾在外地做过6年理发工作,1999年来沪经营美容生意。2012年5月开始,她在既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又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的情况下,在某小区内开设了一家美容店,还提供上门服务为客户进行双眼皮、鼻梁、下巴等面部整形手术。2013年8月,周某的非法医疗美容行为遭到某区卫生部门的行政处罚,但仍未就此罢手。
今年2月23日,周某应客户小霞的要求,到小霞位于郊区的暂住地为其开展双眼皮整形手术,收费1000元。术后小霞对整形效果不满意,遂到周某的美容店里咨询,被告知“一年愈合期过后就会好了”。回到暂住地后,小霞再未与周某联系,只是始终对这次手术效果耿耿于怀。她在给男友的短信中称双眼皮手术失败,并流露出自杀的念头。
5月22日晚,小霞与同事打了一通电话,感叹“双眼皮手术做得不好,难看,不想活了”,随后在家中割腕,幸好被及时赶来的好友救下。
5月23日早上,悲剧再次发生:小霞从住处跳楼自杀身亡,留下一封手写的遗书,称“挺不过去了……看医生也看不好……好难受……先走了”。
根据浦东新区检察院指控,周某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非法行医,曾被行政处罚一次,现又再次造成恶劣后果,属于“情节严重”,应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判决认定周某构成非法行医罪,判其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上门服务”微整形乱象丛生
尽管人到中年,但女人的爱美之心还是依旧,刘女士一直为如何永葆青春而烦恼,所以,当她从以前的同事李某处得知可以通过微整形将衰老的肌肤重焕光彩时,不禁心动不已。李某告诉刘女士,只要打几针,不开刀不吃药,就能去除皱纹,而且打针非常方便,她自己就能帮刘女士打。爱美心切的刘女士便和李某约定了一个微整形疗程,整个疗程花费1万余元。9月12日和9月21日,李某分别上门给刘女士注射玻尿酸和“溶解酶针”。
然而,打了两针后,刘女士却感觉眼睛越来越不舒服。由于注射的部位在眼部,刘女士怀疑是打针将眼睛打坏了,于是找到了李某。几番推脱之后,李某终于答应9月25日一早和刘女士一起到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就诊。今年9月24日晚上,辗转反侧的刘女士思前想后还是对第二天的就诊感到担心,于是她拨打了市卫生监督所的投诉电话。
接到了刘女士的电话后,接报人员分析称,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非法医疗美容案件。根据相关线索,9月25日上午市卫生计生机动执法队立即响应,组织静安和黄浦机动执法队员赶赴第九人民医院,在院方配合下找到刘某和行医人李某,立即着手相关调查。
然而,行医人李某不配合调查,面对执法人员询问闪烁其词、避重就轻,并拒绝透露其身份信息。鉴于此,执法人员在公安机关协助下将李某带至行医地派出所继续开展调查取证工作。经查,李某根本就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显然,她为刘女士注射玻尿酸和“溶解酶针”的行为,属于开展医疗美容构成无证行医,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相关规定。日前,静安区卫生计生委已对李某立案查处。
市卫生监督所投诉举报与应急处置科科长王跃龙告诉记者,今年本市接到非法医疗美容的举报58起,目前已经查处了11起。然而,因为非法医疗美容的隐蔽性加之受害者注重隐私的关系,这些投诉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更是逐渐成为无证医疗美容广告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