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到日本买大米、打酱油已经成为焦点话题,其中对中国食品质量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出口食品内销已被提上日程。
昨日(23日),记者从“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上了解到,首批招标的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将在明年投放国内市场。商务部下属国际品牌中心计划从明年开始,首先将供港企业生产的富余产品,在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试点销售。近60万居民将“试水”,产品覆盖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调味品等。
质检人员抽检供港家禽
好不好?
“供港三趟快车”已有53年历史,供港生鲜99.999%合格率已成传奇,“供港”品牌深入人心。
很多内地居民不知道的是,在1962年“三趟快车”开通之时,中央政府即有一个考虑:通过香港市场,让国内食品业掌握国际食物监管和品质要求,提升国内食品质量。即将进行的供港食品内销或许能实现这一“初衷”。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接受采访说,其实大陆和香港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核心在监管力度,就是强制、免费,这是两大关键点。第一,强制;第二,免费去检测,形成一种惯性。
质量会否下降?
对于今年年初发布供港食品企业将同时内销的消息后,香港社会有担心内地市场会否与香港形成竞争,忧虑产品质量降低。许京就回应说,这是过分担忧,“纯属多余,我再三强调,对所有供货商,我们都会查。首先,你要有供港的记录,我们才会采纳。而不是说你们全额供给我,我们可能也不会签这样的单。”
此外,复制供港监管体系,在保持同样监管力度下,产品采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商品采购原则,充分尊重消费者选择更好的权利。以腊肉为例,内地标准明显高于供港标准(供港标准亚硝酸盐要求不高于200ppm,而内地要求亚硝酸盐不高于30ppm),则以内地标准执行;以大米为例,日本检测范围明显更为广泛(日本要求检测579项指标,而国内标准检测项目在50项左右),则以日本检测标准执行。
贵不贵?
一家香港媒体曾参观过内地某家供港注册猪场,该场集中供暖设备、水帘降温设备一应俱全,种猪每天可以享用两个鸡蛋,哺乳期的母猪甚至能喝到鱼汤。养殖场还要求有严格的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饲料储存区、兽医室、配种间……在这里工作的生产经理和饲养员,每年11月到次年5月都要尽量避免外出——因为这个阶段是疫病多发期,所有供港活猪养殖场必须实行“封场管理”。此外,猪场每个月进行两次瘦肉精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常规监测,项目多达42项;而猪场日常活动也都需记录在册,供监管部门查阅。
这是广东惠州一供港澳肉鸡养殖基地一角。该基地占地面积480亩,鸡舍29栋,年产优质黄鸡48万只。
这样严苛的标准会不会让内销食品价格高企?根据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6月10日到14日对香港市场食品零售价格的监测,在调研的12项生鲜产品中,除西兰花略高于内地同期某知名电商非促销售价外,其余11项供港食品价格皆优于内地电商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