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北侧是一个大剧场,能容纳500名观众,特别的是剧场两边竖立的一根根黑管,功能上,这些黑管具有调节音效的作用,不仅如此,摹拟成竹子的样子,还巧妙地把“嘉定竹刻”这一传统民族工艺包涵了进去。
把这样一个剧场设置在图书馆也是有用意的。一些来图书馆看书的人会惊喜地说:“咦,原来这里还有个剧场呀!”继而开始留意剧场的文化演出安排;而特意来剧场看演出的人们也会意外发现,这儿居然还有一个这么漂亮的图书馆。
“为了图书馆,我把房子都买过来了,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孩子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图书馆……”
惊喜还在延续。
进大厅右转,可以看到一间视障阅览室,是专门为盲人设置的。再往里走,一个色彩鲜艳的儿童滑梯游乐设施跃入眼帘,这里是“少年儿童图书馆”,色彩风格变成了浅色的、暖暖的,梁柱也变成了“大树”。书架设计得矮一些,方便小朋友取阅。还有圆柱形、当中挖有一个个小圆孔的特制“报刊筒”,富有童趣。中间摆放着几台电脑,“我们购买了许多数据库,都是适合孩子们使用的。”
除了阅览室当中的桌椅,四周靠墙壁的区域都设计有软软的排椅,父母带着孩子坐下看书,一抬眼,就能透过玻璃门窗看到外面有水有树的清新景致,完全是一种在亲水平台边阅读的感觉啊!
另一间“亲子阅览室”则是专供小小孩和家长共读的空间,有许多绘本供大家取阅,桌椅也更可爱,淡淡的粉色、蓝色、绿色……五彩缤纷,还有少量的益智玩具。
我和一位带着孩子来读绘本的年轻妈妈聊了几句,她说:“为了图书馆,我把房子都买在附近,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孩子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图书馆……”
每个周末,这儿都会举办故事会,邀请爸爸妈妈或者幼儿园老师担任志愿者,为学前儿童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次故事会预约信息一经发出,常常不到半小时就会宣告满额。
和很多图书馆一样,这里设有电子阅览室、普通文献借阅区等,主题展览、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精彩纷呈,而且都是免费的,读者只需通过网上平台预约即可,全馆WIFI 覆盖,借阅系统与全市其他图书馆都是联网的。
虽然采访那天是工作日,但普通文献借阅区仍然坐满了人,大多数都是年轻的面孔。“有些人是带着自己的书和电脑过来的,他们中有人告诉我,就是冲着这里的环境而来。”金燕说。阅读是需要环境和氛围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嘉定图书馆新馆开放后,喜欢这里的读者这么多的原因。
借阅区的二楼,读者还是那么多。除整个空间的照明外,每个桌子的两侧都有独立的台灯照明开关以及电源插座。
那天天气不错,二楼的露台长廊上也坐满了读书的人。这个室外空间的延伸,使读者与大自然的距离又更近了一步。书香、湖景,近在咫尺。不远处,远香湖的美可尽收眼底,而湖的另一头连接的正是F1赛车场。
嘉图的夜景也着实美得叫人赞叹。金燕说,图书馆开放到晚上8点,也就是说,当太阳下山了,嘉图还期盼下了班的人们能过来,静静地看一会儿书,“因此我们希望哪怕是晚上,图书馆也是一个漂亮的建筑,更何况我们还有24小时的借阅区。”
当年,她们给新馆的设计定下一个原则:“不要太大,但必须是一个读者愿意来的地方。”
嘉定图书馆颜值确实高,但若是光有一个漂亮的外壳,而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内涵,它的魅力也是不长久的,金燕深知这一点。
2002年,金燕从嘉定博物馆调至嘉定图书馆担任副馆长。“当时的图书馆还很小,外借只有2万册,馆内设施陈旧,没有空调,只有几个吊扇在头顶吹。一些老年人穿着汗背心、短裤、拖鞋过来看书。图书馆晚上也并不开放。”
回忆老馆当年的模样,金燕仍然记忆犹新。“2004年图书馆改造后,我们发现读者量猛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信心:人们对图书馆还是有需求的。随后,嘉定开发新城,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希望我们拿出新馆的建设方案。”
2008年,金燕和她的团队正式开始筹建嘉定图书馆新馆,她们给新馆的设计定下一个原则:“不必太大,但必须是一个读者愿意来的地方。”
于是,他们请了业内顶尖的外装和内装设计师,还专门去了广州、深圳考察,看到了那里的24小时无人图书馆,觉得可以借鉴,而且要比他们做得更大一些。又去了长三角,在杭州图书馆,发现那里的书里有芯片,这样使借还书更快速、更便捷……
“我们有100多名员工,支撑着整个图书馆正常运转,每个人都付出很多。”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5岁,都是高学历,有学中文、档案、计算机、法律、英语,甚至心理学等各种专业的。他们对图书馆的工作充满了热情,还会自己开设小课堂,自己写讲义,把专业知识介绍给同伴,拓宽视野,互相促进。
每到周末,嘉定图书馆的读者数量就大幅上升,“阅览室、大厅、走廊都坐满了人,一些读者还会带着书跑到特藏文献区去看,因为那里的读者通常较少。”图书馆的停车场一直都是饱和状态,馆方呼吁大家尽量搭乘公交前往。“以前,阅览室总是周末坐满了人,最近一周就连工作日也都是满的。网上的帖子把图书馆的人气值又推高了不少。还有很多同行来参观,昨天就接待了3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