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一琼
“枢纽组织”,是指在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一个组织载体,以服务为导向、合作为纽带、联合为方式、党建为引领,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服务和管理。
如何管理好这些近似于社会组织的“神经中枢”,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对上海创新社会治理有重要意义。
指导培训为枢纽“补强”
经过近年实践探索,上海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参与社会治理体现出三个特征:试、引、强。
第一阶段是2006年至2007年,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试在其中”。以普陀、虹口两个区为试点。普陀区委下发文件,明确依托区和街道(镇)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枢纽式管理工作试点。社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开展菜单式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家庭收养、义工管理、慈善捐助、代理服务等。虹口区以社区活动团队为突破口,结合实际建立了社区活动团队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使组织、宣传、民政、文化、体育、教育等资源得以整合。
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09年,“引在其中”。比如,静安区探索“1+5+X”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服务机制,“1”是区社会组织联合会,“5”是指全区5个街道的社会组织联合会,“X”是指全区各行业条线的社会组织联合会。而在长宁区,则开展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工作,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调解民间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渠道。
第三阶段是2010年至今,经过快速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强在其中”。2011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若干具有枢纽作用的社会组织,搭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业务建设和合作共治的平台,逐步形成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律自治的运作机制。
关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沪上也做了诸多探索。
开展指导培训,帮助社会组织释疑解难。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联手“5+X”社会组织联合会,通过系列培训、专题讲座、业务指导、政策解释、咨询服务,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每年以不同形式开展财务、法律、档案、创新能力、专业人才等专业培训,提升了公益类专业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此外,“1+5+X”社会组织联合会积极推荐一批草根型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入驻静安区。他们充分发挥化解人民群众“三最”问题的服务功能和作用,不断散发出“芳草地”的芬芳。通过开展交流合作,区内如“柏万青老娘舅工作室”、“青年预防艾滋病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的合作领域已走向全市,甚至外省市。
更多社会组织以第三方身份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发挥“政府不能,市场不为,社会组织能有作为”的功能,完善和补充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体现社会协同特征。如市妇联实施“知心妈妈”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工、心理等专业机构参与化解信访突出矛盾,成效显著。还有一些社会组织负责社区文化中心的运作管理、社区公共文体设施的维修、策划组织文体活动和承接赛事等。
创新参与方式重在联动
实践中,各级政府部门在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时,也注重创新方式方法,重在“引、凝、推、联”。
注重引领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如:虹口区社会组织促进会以社会组织参加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为载体,探索形成公益服务项目评审体系,使公益服务项目突显需求导向、服务民生特点,造福所在社区。
凝聚枢纽型社会组织覆盖的各类成员。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作重心,应当放在凝聚所覆盖的社会组织成员上,使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如:针对社会组织办公地点分散、场所窘迫的困难,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着手解决社会组织办公用房的实际困难,腾出原本用于招商引资的一幢楼,再投资数十万元进行整修,引入社区共治自治类、公益服务类和爱心慈善类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三大类14家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有了“家”的感觉。
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所覆盖的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和作用发挥。如:普陀区完善健全区、街镇、居委会三级社会组织预警网络,普陀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承担了“服务、协调、管理、预警”的事务性、基础性工作,即时把掌握的社会组织信息,定期通报给街镇,实现无缝衔接,有效推动社会组织发展。
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动机制。社会组织小而分散,通过枢纽型党组织建立联动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和作用发挥。如:浦东新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按照行业、专业不同,将全区社会组织分成18个专业组,建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开展活动2次,加强交流联谊。
加强调查研究助力未来发展
如何将社会组织的“芬芳满地”延续下来,要对全市社会组织下一步发展、服务和管理作调研和思考。要结合上海实际,制订枢纽组织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分类培育发展一批新的枢纽组织,构建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工作体系。
加大对枢纽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支持,建立枢纽组织及其党建工作制度,完善重要信息沟通联系机制。加大对枢纽组织党建工作的支持,加强枢纽党建工作力量的配置。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将散落在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凝聚起来,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参与基层治理的资金和人才保障,对枢纽组织承担政府授权的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及公共事务事项,通过政府购买管理服务等方式,由公共财政给予支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创新枢纽组织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为枢纽组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建立社会化的评级和评估机制,对枢纽组织实行动态管理。
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社会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