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英国大选中,工党不敌保守党,次日埃德·米利班德辞去工党领袖之职。面对保守党的强势回归,工党亟需一位领导人带领工党走出困境。新党魁的竞选随即拉开序幕,9月12日选举结果公布,杰里米·科尔宾以59.5%的选票击败其他三名竞选对手,成为新一任工党领袖。
科尔宾今年66岁,自1983年以来一直是北伊斯灵顿区在英国下院的议员。他出身草根,在竞选工党领袖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在过去几十年中,反对现行政府和自身党派的既定政策可谓是科尔宾独特的政治风格。他反战、反核、反对紧缩政策,支持国有化,保护工会和下层人民的利益。科尔宾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他支持爱尔兰与北爱尔兰统一,反对英国加入欧盟。从其观点和行动看,极左人士的定位非常适合他。当然,科尔宾反对布莱尔把工党带到了中间道路上来,坚持工党原有的服务于工人阶层的本质角色。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当选会终结“布莱尔主义”,工党交给这么一个人物不知是福还是祸。
从过去几年英国政治的发展走势看,工党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其哲学缺乏创新力度。布莱尔在哲学上的改进让工党赢得了13年的执政期,但自从布莱尔下台后,工党哲学并未继续更新和发展。米利班德曾试图把“民族一体”(OneNation)这种19世纪的保守主义哲学借用过来,但最终没有成功。在布莱尔时代之后,工党该何去何从,这是留给该党领导阶层的重大问题。当然,面对保守党这个右派政党的强势回归,工党的中左立场再也无法向中间靠拢,它必须寻找自身的政治立场,最起码要强调其存在是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劳动人民或工人阶层似乎是工党最后的政治底线,这也是工党创建之初的原本意图。事实上,回归到阶级上来也许是在没有新哲学创立之下的无奈选择。5月份的英国大选彰显了工党的这种政治倾向。在其发布的竞选纲领中,工党的主要政治观念是:只有工人(working people)取得成功,英国才成功。当然,工党没有用工人阶级(working class)这个专有词语,而是特意用人民(people)来替换,从而避免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固有观念。但是,工党的这种表达无疑是在重拾阶级立场,它正脱离布莱尔主义宣称的中左立场,悄然向左回归。
科尔宾的当选也许是工党哲学回归其本性的主要表现,这也是一次工党重新定位自身的重要时刻。但是,科尔宾面对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工党、一个后布莱尔时代的工党,这种单纯的回归必然会遭到秉承“布莱尔主义”的工党内部人士的反对。在科尔宾当选工党领袖后,工党一些影子内阁成员提出辞呈,为科尔宾组建影子内阁腾出空间的同时也暗示了某种压力。在极左势力科尔宾领导下,工党存在着分裂的危险。众所周知,对于英国政党而言,伤害最大的不是在一次大选中落败,而是党内分裂,历史上由于党内分化致使自由党衰落的阴影依然萦绕在英国政客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科尔宾能否重建工党哲学而不致使工党分裂,这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和更大的政治勇气。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国际政治局势仍旧复杂的形势下,英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走势无法独善其身。在布莱尔时代结束后,英国政党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最重要的表现是极左、极右力量的发展壮大,英国政治光谱正在从中间向边翼运动。科尔宾代表的是极左翼,英国独立党领袖法拉奇(NigelFarage)代表的是极右翼,坐镇中间偏右的是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在这幅政治光谱中,卡梅伦的保守党占据极大优势。总体上看,左翼阵营正在分化,选票分散在众多政党手中,地方政党的崛起不利于整合左翼势力;右翼阵营仍旧在保守党控制之下,极右翼势力尚未羽翼丰满,而且保守党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极右翼所主张的政治议题。
在这种局势下,科尔宾能否凝聚工党力量、团结左翼势力,与卡梅伦领导下的保守党分庭抗礼,这就要看他有何政治手腕来力挽狂澜。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内,保守党会抓住执政优势不断强化其政治哲学,巩固经济成就,拓展对外关系。科尔宾领导下的工党如果要超越保守党,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当然,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在工党内部建立威信,宏观考虑,而不是按照其原有的极左思想来处理问题。
文/李冠杰(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