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甘某和丈夫、孩子一直和公公婆婆共同居住在场中路一套54平方左右的房子里。不幸的是,甘某的丈夫突然去世,当家里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时,婆媳矛盾又激化升级,公婆让甘某搬出房屋,甘某拒绝搬离并认为公婆的做法没有道理。前不久,闸北区彭浦新村人民调解员陆金弟介入该案调解,帮助甘某一家人找回了亲情。
公婆看不惯媳妇趁她外出换门锁
甘某丈夫病故后,带着孩子与公婆一起居住,由于性格、生活习惯、两代人的不同观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等问题,甘某和公公婆婆经常意见不合、摩擦不断,有时甚至需要通过报警解决。
2013年5月,甘某如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却发现家中的锁已被换了,甘某没有钥匙,公公婆婆在家却不给开门,无奈之下,甘某只能拨打110才得以进入家门。公婆认为,这套房子是他们当初贷款买的,儿子并未出过一分钱,媳妇甘某户口也不在该房内,既然儿子已经病故,媳妇应该搬离该房。
对此甘某认为,该房屋的房产证上有其丈夫的名字,虽然丈夫已经离世,但是她依然可以享有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不同意搬离该房。
街道调解室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陆金弟等人通过电话、面谈,召开协调会等方式耐心劝解甘某以及两位老人,无奈双方均要主张各自权利,不愿退让半步,致使调解工作一度停滞不前。但是调解员陆金弟始终没有放弃,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三管齐下,多次努力终于做通双方的工作,在2014年2月又组织召开了协调会。
对唯一孩子的爱使双方冷静下来
调解员找到甘某,向她分析了事态,“你作为儿媳,应该关爱孝顺公婆,收敛脾气,不要顶撞公婆,可以用柔性手段与公婆沟通,消除误解。”
听了调解员的话,甘某表示,她能理解公婆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内心很痛苦,她也想促成矛盾的化解。在调解员的多次劝说下,甘某逐步缓解对公婆的敌对情绪。
接着,调解员对甘某详细讲解了《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其应享有的房产份额,同时希望其顾念亲情,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稍作退让。
之后,调解员约谈了两位老人,一方面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则打出他们唯一的孙子这张亲情牌,劝说两位老人为了孩子放下之前的成见与怨言。
最终甘某与其公婆达成一致意见:由甘某公婆一次性支付给甘某人民币十五万元,去掉儿子杨某在房产证上的名字,媳妇甘某搬离该房屋。节假日甘某应视情况常让儿子与两位老人见面,让两位老人能够享受祖孙亲情。十五万元先由调解员作为第三方保管,直至房产证上去除儿子杨某名字之后,再由调解员交付给媳妇甘某,保证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之后该案转入闸北法院诉调中心,对该房进行析产。可谁想,案件又出现了反复。
媳妇孙子搬出后仍继续常来常往
有一天,两位老人来找调解员,言辞激烈,态度强硬,提出由于媳妇不履行当初的承诺,不让孙子与他们见面,因此,他们拒绝支付给媳妇甘某十五万元,声称要写遗嘱不让孙子将来继承他们的房产,并要求媳妇把孙子的户口从场中路这套房屋中迁出。陆金弟先安慰老人,尽力缓和他们的情绪,再与甘某继续约谈,
通过多次说教劝导,双方当事人再次坐下来协商解决,甘某表示一定履行协议书的条款,定期让儿子与其公婆见面,让他们祖孙经常相聚,两位老人也笑逐颜开,同意继续按照协议书流程操作,最终把钱款支付给了媳妇甘某。
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双方都很信任调解员,调解员用真情换来了老两口的真心。老先生的性格比较内敛含蓄,老太太的脾气比较暴躁易怒,老夫妻两人都是口硬心软,希望媳妇能够“先举白旗”低头去求他们谅解。
调解员劝说两位老人,老人应该理解年轻人的做法,尽量不去干涉媳妇教育孩子的方法。媳妇作为外来媳,孤身在上海工作生活不容易,丈夫离世对她的打击同样剧大,甘某能够独立自主,自给自足,这份坚忍精神应当给予肯定。“虽然你们的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但是媳妇和孙子还在,如果心平气和解决,一家人还是有机会可以坐下来一起吃饭,延续亲情的。”
两位老人听陆金弟说的在理,愿意坐下来与媳妇面谈,最终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纠纷圆满解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