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集训结束,女兵们仍意犹未尽。
■拍摄手记 王惠宁
“谁说女子不如男,看我军中花木兰,飒爽英姿添俊秀,不爱红装爱武装。”当我一走进南京军区某部女子特战分队,精神便为之一振,镜头所到之处充满威烈的军人血气。
女子特战队,顾名思义即特种作战部队。她们虽是女子,但作训样式、技战标准与男兵并无二致,因为战场上、训练场上没有性别之分,子弹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绕道飞行。这些女兵经全军百里挑一,层层选拔,从普通的邻家女孩训练成技战术过人的花木兰,不难想象,她们所付出的汗水不知要比男子多上多少倍。
女子特战分队要求每月完成一次50公里高强度训练,每周两次5公里武装越野,每天500个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立等科目。她们在烈日酷暑下练猎杀,忍受蚊虫叮咬,一趴就是两小时;在泥潭污水里练匍匐,不顾全身泥泞,一爬就是半天;在嶙嶒斗峭的崖壁练攀岩,膝盖磕伤,手指磨破,仍须反复攀爬十来趟……
她们人人练就对150米距离上位置随机移动靶、半身靶和隐显靶快速乘车突击,命中率几乎百不失一;她们人人熟练掌握北斗、电台、热成像仪、多功能观测仪等高精技术操作;她们人人精通攀越峻险、擒拿格斗、特种爆破、特种射击、机降伞降、泅渡操舟、侦察定位、军事地形学等特战技能,具备随时准备打、能够打、打胜仗的以一当十的本领。一般没有经专门训练的两三个壮年男子,即便联手一起进攻,都不是独个娘子军的对手。
为了更好表现女子特战队的风采,我在跟踪拍摄时用广角镜头抓取她们的攀岩英姿,躺在地上仰拍她们从四五层楼急速下降。我也曾是特战部队的一员,拍摄这些女兵,仿佛又重新走进了那段生活。也正是这段特殊经历让我在拍摄时清楚地知道她们下一步的动作。每一次对焦、按下快门,我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共鸣。训练场也是战场,她们拿的是武器,我拿的是相机!
■作品点评 徐佳和
军事摄影就一定要离炮火近一点再近一点吗?和平时期的军事摄影没有血与火的洗礼,没有生与死的博弈,但不代表没有引人入胜的视觉张力及扣人心弦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军旅摄影家王惠宁的作品涉猎极广,本版选编这组特战部队女兵题材是他潜心创作的一个专题,从侧面刻画了这群军中花木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飒爽英姿,展现“铿锵玫瑰”在未来战争中具有兵贵先声的豪迈气魄。
特种部队在外人眼中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领域,女子特战部队尤其如此。这支强兵劲旅的成员把花样年华融入崇军精武、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里,戎装的侠骨和便服的柔情交集在这些姑娘身上,显得和谐动人。
拍摄者本人从军几十年,非常熟悉戎旅生活,又同样是特战部队出身,这让他对于该部队严苛的训练方式和动作要领以及训法流程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都了然于胸,或俯拍或仰拍的拍摄角度成为其本能反应,善于在快门打开瞬间与女兵们的精彩霎时同步。更难得的是,面对女兵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特点,拍摄者还不忘经营好人物与景致的形式感。如“雨中集训结束……”这幅作品,拍摄者选择雨幕中闪现的大逆光蓝色背景,抓住女战士训练间隙片刻小憩的神态,调和出一幅刚柔相得的谐美情境。
摄影讲究决定性瞬间,读王惠宁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个军人以相机为武器用真诚去感受的每一个决定性瞬间。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放,摄影同样是拍摄者情感另存的方式,一幅摄影作品诞生于揿下快门的瞬间,却是心之所至,情之所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