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婷)昨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将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的9件“国宝级”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收藏。这9件青铜器源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葬和山西侯马市晋侯墓葬,是研究秦国和晋国早期历史、艺术及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出土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秦公墓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晋侯墓出土青铜器对历史学、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秦公墓、晋侯墓均于上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许多珍贵文物被非法走私出境,并流失海外。
捐赠这9件周代青铜器的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是当代知名的华人收藏家,在美国纽约创建的“首阳斋”珍藏有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被业内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青铜器私人收藏之一。1991年以来,夫妇两人曾多次向国内捐赠青铜器、书画等珍贵文物。
据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主任周亚介绍,这批青铜器制作于西周到东周初期,3件为晋国的、6件为秦国的,基本反映了晋、秦两国青铜器发展的轨迹。
其中,一件晋伯卣最引学界关注。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据史料记载,在周代,卣常用来盛放一种名为“秬鬯”的香酒,以便周王赏赐给重臣。此次入藏上博的晋伯卣高27.5厘米,口横16.2厘米,口纵15.5厘米,腹深15.3厘米,腹径20.6厘米,重5077.1克。器呈椭圆形,直口高盖,盖折沿较高,盖顶为圈形抓手,盖面两侧有耸起的犄角,束颈、垂腹,最大径在腹下部,圈足外撇有折沿,提梁两端设兽首,兽首为尖喙大耳的貘首形。颈部饰两道弦纹,前后各有一个高浮雕貘首。盖和器铸铭文:“晋白(伯)乍(作)氒啻宗寶彝其萬年永用”。“铸有这样铭文的晋国青铜器,目前只发现了这一件。”周亚说,根据铭文内容推断,该青铜器是用于宗庙祭祀的礼器,对研究晋国早期的礼仪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关于晋伯卣,还有一个小故事。范季融告诉记者,他从文物商手里买这件青铜器的时候,盖子是打不开的,晃动时里面会传出声音来。当时,大家都在猜测里面到底装了什么,此前湖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卣曾装有玉器,文物商临时要求加钱,后经过双方协商,决定把它送到专业文博机构打开,如果有玉器就还给他,后来发现里面装的是水。“我还请文物商吃了饭,因为里面有铭文,这个价值不亚于一般的玉器。”范季融说。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是上博的一大特色,该馆藏有从夏代至汉代2000余年间的7000多件青铜器,其中包括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重器”。业内人士认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的捐赠义举,不仅补充和丰富了上博的青铜器收藏,更为推动更多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归祖国树立了榜样。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出席昨天的入藏仪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