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前瞻
沪冷饮市场规模12万吨本土经销商看淡今夏市场
今夏冷饮市场的走势将会怎样?记者走访沪上部分商超后了解到,冷饮产品的价格稳中微升。
市场零售价格平稳
“光明旗下老牌的雪宝、雪橙,过去是1元冷饮里颇受市民欢迎的品类,今年,这两个品种单箱售价已达到24元钱,以每箱20支计算,单价突破1元门槛,若放在小超市的零售要达到1.5元至2元。”大润发汶水路店工作人员向记者指出,在大卖场以箱起售的老牌冷饮中,赤豆棒冰、光明冰砖、牛奶雪糕折算后的单价基本和往年持平。
“过去我们常吃娃娃雪糕,今年市场上似乎挺难找到。”消费者张小姐告诉记者,她发现大卖场里出现了一款和娃娃雪糕类似的产品,是伊利旗下的小学生牛奶巧克力学生雪糕。“外形几乎一模一样,6支售价18.8元,3元多的单价比1元钱的老牌娃娃雪糕贵出不少。”
记者注意到,蒙牛绿色心情、伊利巧乐滋等批发单价已达到2.2元以上,在商超的零售价将突破3元。而和路雪可爱多则在新推蓝莓芝士、黑白巧克力、抹茶红豆、芒果酸奶等口味,6支一盒迷你可爱多的售价达到19.8元,平均每支单价3.3元,这一价格已和前两年零售3元的正装可爱多持平。
“正装梦龙325克一盒共有5支,售价40元,平均每支单价达到8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一价格在零售的便利店可能更高,较之去年6.5元左右一支的单价涨幅凸显。此外,八喜、布鲁诺等中高端品牌冰淇淋的售价也稳中有升。
“感觉市场有些疲软”
金伟林是杨浦区的冷饮经销商,做了20年多年的冷饮生意。对于今年的行情,这位资深从业者直言不看好。
“今年的生意难做。”金伟林说,“就销售量而言,1-4月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金伟林说,冷饮市场是“看天吃饭”,销售主要是在天热的时候,由于6、7月份考虑到梅雨季节以及气温升高,销量一般没有问题。因此4、5月份将是今年冷饮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节点。但今年4、5月份的气温其实还是可以的,但销量还是上不去,“我感觉这市场本身有些疲软。”
“首先肯定是大环境的因素。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也减少了。”此外,顾客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影响了冷饮的市场的表现:“现在的替代品太多了。一些原来的消费人群的消费量比以往都有所下降,比如年轻小伙子可能就会去选择饮料。”
为了规避风险,金伟林将其拥有的6个冷库中的3个,出租给别人了。
让金伟林感到难做的还有高昂的成本。金伟林说,目前请的员工平均每人也需要5万元一年。“现在3500元一个月招人打工根本找不到,所以我现在都是提供4000一个月还包吃住。”成本上涨,加上市场竞争激烈,金伟林坦言“萌生退意”。他笑着说:“做生意比较辛苦,我开始考虑是不要要做点别的生意了。”
休闲性冷饮兴起
“总体来看,这些年上海冷饮市场规模基本稳定在12万吨左右,没有出现大的市场扩容。这主要是指工业化产品。”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金祖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金祖卫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冷饮市场的消费主要分为两大类:主要分为工业化生产冷饮产品和休闲型冷饮。“工业化生产冷饮产品是指市面上的常见的品牌如和路雪、光明、伊利、蒙牛这些品牌厂家生产的冷饮产品。”金祖卫表示,这些产品在人们的印象之中,主要是“防暑降温”功能。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还是占据着市场消费大头。此类产品一般都出现在各类商店以及超市里,主要的消费都是家庭消费和节日性消费为主。
据介绍,上海冷饮市场去年的消费规模达到了12万吨,金祖卫预计,今年的销量基本保持稳定,不会有特别的大幅增长。
“目前市场不会出现很大的扩容是有原因的,”金祖卫认为有三大原因:第一个和冷饮行业的特点有关。目前冷饮行业受到天气的影响依然比较大。“冷饮行业的工作者也被称为‘都市农民’,这和冷饮行业看天吃饭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冷饮这种产品,如果天气不够热不太会有人去吃。可是如果天气又太热的话,吃的人也不会多。”金祖卫说。
第二个原因就是和冷饮的替代品多有关。金祖卫表示,冷饮的主要功能还是防暑降温,因此替代品也比较多,比如说饮料和瓜果。而且它们也有一些冷饮没有的特点,比如瓜果有营养。第三个原因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
除了这种较为传统的产品,金祖卫告诉记者,这几年冷饮市场上一种新兴的休闲类消费也悄然兴起。“这类休闲性冷饮的主要代表就是哈根达斯、DQ、爱茜茜里这样的冷饮。由于这类产品一般在专门的门店里销售,所以这些产品还会附带上一些企业自身的冰淇淋文化。”金祖卫告诉记者,由于这类产品的休闲性,消费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金祖卫认为,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言,冷饮市场的未来增长点,将出现在休闲型冷饮消费上。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