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参观中科院光机所实验室。 赵侃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上海科技节不断推陈出新,这一次开幕式的地点选在了上海光源,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就这样被推到了大众面前。
民办华二初级中学的陈梓杰因为获得“明日科技之星”来到上海光源领奖,当颁奖仪式结束准备离开时,接到科研人员的邀请:“想来我们的实验室看看吗?”陈梓杰和父亲满心喜悦地接受了邀请。而另一名一起领奖的高中生跟着另一位研究员赶到同济大学去参观风洞实验室。
今年的科技节上,37个科研机构和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公众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也认为科普“理所当然”是工作的一部分。
实验室里“宝贝”多
上海市激光束精细加工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日选择在上周日,它一口气开放了5个房间,还有一场激光秀表演。
实验室的开放几乎毫无保留,你能看到小型激光仪在刻字,也能看到大型设备在刻蚀芯片,这已经算得上前沿科技。
虹口某小学学生张康祺是一名好奇的参观者,由母亲陪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开放实验室。生活中,他是一名科学爱好者,从小就读了不少科技图书,科幻电影更是他的心头之好。
要不是孩子喜欢,张康祺的母亲大概这辈子不会走进激光实验室,不过一走进来,就立刻被一场美妙的激光秀所吸引。本以为是为了孩子“奉献”周末,想不到自己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为了孩子,她还预定了5个实验室,科学的奇妙之旅还在继续。
“现在的问题还是群众知晓度不高,如果他们走进来,我们有信心让他们满意而归。”该所事业部主任姜兆华说。
引人入胜是学问
开放实验室对中科院这样的科研“巨头”并不陌生,比如作为上海市首批科普基地,中科院光机所已经是开放日中的“老资格”。然而实验室开放就等于打开了实验室大门,让市民参观科学家正在工作的,甚至还带着一些凌乱的现场?在真正深入到科普这件事后,光机所科普主管沈力有了不同想法。
光机所的实验室开放日由一部名为“追光逐影”的微视频“打头阵”,内容是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LED,表现形式是卡通。没想到,看完一集5分钟的视频后,孩子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央求“再放一集”,直到放完全部“库存”,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起身参观实验室。
不仅孩子们被视频吸引,事实上,视频第一集放到网上后,就收获了20万次的转发量,这成绩让沈力大受鼓舞。
沈力原本是光机所毕业的“理科女”,不久前才开始做科普,比起文科生,她更能把握光学科普其中的“感觉”。“真正好的科普产品,是要能被大众接受的,科研人员应该是全力推出这些精神食粮的主力军。”沈力说。
在网上,光机所被人们评为最值得参观的10大实验室之一,或许就是这部微视频的功劳。
更多场所将开放
在本次科技节中,1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也首次尝试对外开放。
第一次面对公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电机分院院长金惟伟显然有些“青涩”,他的大部分讲解都用来介绍电机的发展历史和运行知识,而此次开放的场所,本身就是面向客户的展厅。
生怕漏了什么知识点,是“科普菜鸟”必有的经历。在沈力做LED微视频时候,一位科学“大牛”对影片中没有提到半导体发电的重要原理“PN结”大为不解,不过要把这个现象说清楚,大概要通读整整一本书。
“其实实验室开放并不是让人进来看看这些仪器,而是要让人有探索科学的感觉。科研人员讲得越有趣、越和生活贴近,就越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沈力说。引起兴趣后,如果对某个知识感兴趣,还能通过网络继续学习。
做科普的经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好在有更多的科研场所正在揭开面纱。金惟伟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策划一个全新的面向公众的科普展厅,与电机息息相关的机器人、节能减排等展品将会纳入其中,吸不吸引人,3年后自然见分晓。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