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最新癌情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上海市诊断新发癌症病例5.9万例,平均诊断年龄约65岁,发病率为418/10万,较2014年发布的2011年399/10万发病率略有上升,为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的2/3。
本市2012年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6万人,粗死亡率为254/10万,较2014年发布的256/10万死亡率略有下降。去除本市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本市年龄标化癌症发病率近年来保持平稳状态,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本市恶性肿瘤5年相对生存率达到54.3%,比10年前增长了25.8个百分点,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如何能够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发现?本期特邀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与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龙江一起,带读者一起了解有关肿瘤的来龙去脉。
“癌基因”是如何形成的?
不受控制的生长,在人体内肆意逞凶,甚至露出“爪牙”威胁人的生命……影视作品中“外星人入侵”的形象深入人心。“外星人”的这些“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恶性肿瘤的形象:“异常的细胞增殖、多部位扩散转移”。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将肿瘤视为外来的“寄生物”,希望能够尽可能离肿瘤“远一点、再远一点”。
事实上,相比之下,肿瘤更像是人体自身的“叛变者”而非“外来入侵者”。人体自身细胞的癌变导致了肿瘤的产生。我们知道,细胞的正常生长由人体遗传物质——DNA的“指令”控制。DNA是有一种叫做碱基的小化学分子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些排列组合就如同一个个音符,形成了一连串的“乐谱”。DNA的序列会因为多种因素发生改变,一旦某个“音符”发生突变,整段音乐就会出现不和谐。如果这段“音符”刚好控制着细胞的生长,那么最终就会导致细胞的异常生长。这段错误的“音符”就是发生肿瘤的元凶——“癌基因”。正是细胞自身基因的“叛变”,最终导致了肿瘤的产生。
诱发细胞变异因素有哪些?
是什么因素导致正常细胞“叛变了组织”呢?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肿瘤的产生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中或者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会使正常细胞“叛变”机会增多。例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皮肤癌的发生;烟草中含有数十种致癌物质,是公认的“致癌杀手”,吸烟与肺癌、胰腺癌等肿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关系;长期进食红肉,比如牛肉、猪肉等,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喜食刺激性(烈酒、醋、辣椒)食物等与食管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易感染HPV病毒,导致宫颈癌高发。
临床中我们也发现,少数癌症基因能够代代相传。10%-15%的大肠癌发病是由家族遗传所致,亲属中有患大肠癌患者的人,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3-4倍,如果多名近亲患大肠癌,那么就可以归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另外,一些癌前病变也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进而提升患癌风险。比如腺瘤性息肉极易转化为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就很容易通过遗传导致后代有同样疾病,具有此癌前病变基因的人,患结直肠癌的几率相对较高。
阻击变异有何良方?
“叛变者”如此嚣张,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其实不然,抗击肿瘤最有效的方式是防癌于未然,降低正常细胞“叛变”的可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的理念。降低正常细胞“叛变”的风险,最重要的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具体来讲,除了在平日饮食中,有意识地减少红色肉制品、富含脂肪视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外,经常性适度的体育锻炼对预防癌症同样重要。
正常细胞转变为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可将“叛变者”扼杀在摇篮。目前已经有多种途径可以在细胞“叛变”之初发现其蛛丝马迹。“癌体检”是发现早期肿瘤最为有效的方法。4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一次钼靶检查,每月坚持自检可以及早发现乳腺癌;中年男性每年一次PSA水平检查和直肠指检可以发现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或者是有癌前病变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重视“癌体检”。发现癌前病变或者风险因素及时处理,可以防止癌变的可能。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防癌切除乳腺和卵巢就属于这种情况。此外,日常生活中发现身体的异常也应该提高警惕,如肉眼血尿应该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突发的糖尿病应当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一旦发现患癌的“蛛丝马迹”,应当及时到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叛变者”如果能早期发现治疗,患者将获得很好的预后。以肺癌为例,低剂量螺旋CT能够有效发现早期肺癌,可以检测到直径小于1厘米的病灶,其早期肺癌率检出率高达80%,筛查出来的患者中80%——90%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治愈,大多数无须进一步放疗和化疗。
多兵种联合可降伏癌魔?
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叛变分子”将受到多种治疗策略的“围攻”。手术、放疗和化疗是传统的治疗肿瘤的有力武器。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让传统的“强弩大炮”,添加了高精度的制导武器。靶向药物将会“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讯号,在治疗过程中将会有选择性的杀灭“叛变分子”,可有效减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杀灭肿瘤的效果,同时降低治疗的副作用。
目前,“量体裁衣”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已经逐渐成为肿瘤诊治的共识。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就如同多个“兵种”的联合“会战”。由外科、放疗、化疗、影像诊断、病理、内镜、麻醉、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综合诊疗团队专家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诊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者们的不断探索,让肿瘤患者的疗效不断得到提高,也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文汇报记者 陈青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