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那么大,你想不想去西部看看?青春这么美,你想不想去西部支教?”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招募启动,去西部支教,成为校园中的时尚话题。内蒙古、广西、甘肃……在西部,都留下了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足迹。自2007年起,学校已经累计选派67名学生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广西田阳、甘肃酒泉开展志愿服务,至今教学服务已经超过50万人次,为当地教育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2007年第一支研究生支教团出发那刻起,西部支教的火种便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此后,每一年的研究生支教团都成为校园热点,从当初的80后、85后到如今的90后、95后。一代又一代的师大学子以青春与担当,书写服务西部、建功西部的青春风采录。
践行青春的使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你不去支教、不问世事、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尝试未知的生活,挂着QQ、逛着淘宝,干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做什么?”当同龄人在寻找工作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5名学生即将背上行囊,告别父母,出发赴广西田阳和甘肃玉门支教。他们大多具有令人羡慕的特质: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家境优渥,然而他们却做出了令别人意外的选择:去西部支教。支教团团长钱程曾是入伍大学生,多次献血,年纪轻轻却具有丰富的经历。选择支教也是为了“做真正的志愿者”:“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才会格外难忘。”
有相同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自2007年以来,每年的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都会吸引百余名学生的积极报名,咨询者更是络绎不绝,最终当选的志愿者均为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然而,这群在旁人眼中看似乖巧的资优生,却因为支教而经历别样的生活:为了上课,他们经历着没有电扇的夏天、没有取暖的寒冬;为了家访,他们在没有台阶的泥泞山路爬行数小时到学生家中……而这一切,均是为了做一名无愧于心的“人民教师”。
甘肃酒泉玉门市是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孕育了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也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但由于地处偏远,玉门市基础条件薄弱,当地资源十分匮乏,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11月,玉门市已经是零下二十多度,从寝室到教室的路上,往往眉毛上都是冰渣……恶劣的天气更激发了志愿者们的干劲。支教团成员赵雪舟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本科毕业生,也是上海师范大学第八届支教团成员。他支教于玉门石油机械中等专业学校,是当地唯一一所重点中专。他仔细观察当地学生后,向学校提出开设“体验人生”和“择业指南”两门课程。由于授课方式新颖,又有着丰富的案例教学,深受青春期的学生喜爱。而在主课教学之余,他还开设了一门“摄影基础”选修课程,以兴趣课的形式教授摄影基础知识。然而当地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几乎都没接触过单反、数码相机。为此,赵雪舟别具一格,以学生所喜爱的自拍为切入,通过手机拍摄的原理,举一反三,让学生们喜爱。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对光圈、快门、景深、感光度等一系列专业术语都有了了解。
由于支教志愿者知识全面,又善于学习,深受当地教师喜爱,被誉为“全科”教师。往往志愿者们既要承担主课教学,还要兼顾其一个学校的艺术课、兴趣活动、合唱团等。谢晋影视艺术学院2010级主持专业的谭天在百色支教时,由于出色的艺术能力几乎承担了学校乃至乡镇的各类主持、合唱团排练等任务。“有时候觉得很忙碌,但更多的时候觉得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传承志愿的星火:“西部支教是我一生的光荣”
在上海师大学生支教志愿者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不到西部支教,你会后悔一辈子!每年开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均会通过宣讲、座谈等形式,为有志于从事志愿服务的学生讲解支教政策、分享支教经历,通过朋辈引领、典型引路,越来越多的师大学子也加入到了支教西部的行列中。第三届支教团团长徐渊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担任辅导员。他每年都会向学生分享西部支教的经历,他的学生张玲正是在徐渊的感染下,加入了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徐渊说,学校一直是志愿者的坚强后盾,就算在西部遥遥相望,也没有孤军奋战感觉。回到学校后发现,一个人的故事变成了大家的故事,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支教西部需求,上海师范大学还创新性地以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拓宽学生赴西部支教的渠道与途径,仅2011年参与人数便达500余人次。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师范大学组织学生赴延安进行爱心义教,这种利用暑期进行短时间的爱心义教,既丰富了大学生的假期实践,又为当地学生带去了新知。从精心备课授课,到组织讲座、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从关心、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到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当地发展,志愿者们以点点滴滴的付出帮助当地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而这份努力又让志愿者们在工作中成长,蜕变为一个合格的准教师。如今,上海师范大学暑期西部支教的服务点从延安扩展到了贵州的安龙,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甘肃的酒泉、广西的田阳、南宁……2008年,上海师范大学还在第一时间组建志愿者赴汶川灾区开展支教,为当地教育的恢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注麦田的守望:“那里已是我的第二家乡”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短短的一年支教,却给志愿者留下了太多的割舍:第六届支教团由9名女生组成,被誉为巾帼支教团。团员们在结束一年支教后,在学校发起了“助力梦想”的活动,号召在校团支部捐献物资。团长黄雨艳不久前刚刚自费赴广西,带去师大学生的爱心物资。“广西有我的70多个孩子,那里已是我的第二家乡。”在志愿者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人也投入到了服务西部教育的行列中:学校研究生每年暑假均赴贵州安龙开展暑期支教;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联手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等多个组织开展募捐支教活动;校妇委会等发挥女教授、女教师的巾帼能量,募集到了围巾、手套、保温杯等物资。前不久,“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在玉门石油中专启动了,同学正沉浸在阅读的收获之中……
最艰苦的土壤,却绽放出最斑斓的梦想。在无私付出的同时,志愿者们同样在经历着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洗礼,他们正在西部成长。无论是参加“研究生支教团”,还是自发地去艰苦地区进行支教,其实都是将青春献给西部、献给农村、献给基层,都是为青春留下难以磨灭的“光辉之路”!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