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加莱亚诺在墨西哥城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朗读自己的新作《镜子》。CFP
■本报驻巴西利亚记者 苑云天
当地时间13日,作品享誉世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乌拉圭著名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自己的故乡——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因肺癌逝世,享年74岁。
得知这一消息后,包括拉美多名政要和知名作家在内的各界人士表达了惋惜之情。巴西总统罗塞夫称其离去是“所有为拉美的包容、公正和团结奋斗的人民的巨大损失”。玻利维亚总统莫亚莱斯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反殖民统治、解放人民的大师”。
加莱亚诺是拉美著名的小说家、记者和杂文家,1940年9月3日出生在蒙得维的亚,14岁起就投身新闻事业,代表作有《火的记忆》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等。加莱亚诺的作品多以拉美社会反思和历史批判为主,文风辛辣,在拉美乃至世界有广泛影响力,曾被称作“拉丁美洲的声音”。其写作特点是,每一句都引人入胜却又不乏深度,写作体裁既像新闻报道,又像诗歌,又像政治经济学的论文,多种风格杂糅,突破了常规的文体。
由于军政独裁政府的迫害,加莱亚诺曾先后流亡阿根廷和西班牙,后于1985年返回乌拉圭。
加莱亚诺最著名的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至今已被翻译成20多个国家的文字,其英文版曾再版70次。此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美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由于鲜明的反殖民统治、反资本主义的本质,这本书很快就成为了拉美左派运动的“圣典”,受到左派领导人的极力推崇。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2009年,当时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出访拉美,参加美洲峰会。在活动现场,在没有经过事先通知的情况下,著名的“反美斗士”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主动走到奥巴马面前,与他握手并赠送给他这本书,希望奥巴马了解美国给拉美带来的影响。而奥巴马此前并不知道这本书,接过时还有些错愕。
在事后采访中,奥巴马说:“当时我以为这是查韦斯写的书,自己还在想是不是送他一本我写的书。”事情发生当天,这本书名气大涨,原本在亚马逊网站畅销书排名中位列6000之外,只这一天便跃居前十位。对于赠书一事,加莱亚诺调侃说:“赠书是一种慷慨的行为,但是赠的版本却是奥巴马不懂的语言(西班牙语版),这有点残酷。”
由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多国处于军政独裁统治之下,这本书被长期列为禁书,但依然没有阻碍拉美民众的热捧。有人甚至将书埋在自家后院,躲避军警的搜查。美国《华盛顿时报》杂志称:“读加莱亚诺的作品成为了拉美青年成长的仪式,并不断传承下去。”
拉美作家有着很强烈的新闻与文学相结合的传统,马尔克斯、略萨、加莱亚诺都有过当记者的经历,这样的经历使他们的写作都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他们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2014年,在纪念《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出版43周年的活动上,加莱亚诺声称“自己已经不再觉得和这本书有什么关联了”。他说那时候的他并不具备写作一本政治经济书籍的必要素养,他还批评自己当时的语言“乏味至极”。据悉,《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将在14年后重新翻译,而加莱亚诺的另一本著作《行走的文字》(英文原版《walking words》)将首次引进国内。
(本报巴西利亚4月14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