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湫莎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简称研发平台)了解到,自本月20日起,研发平台将面向全市千家中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简称科技券),即便是尚在创业苗圃中的“-1岁老板”,也将享受到最高10万元的创新补贴。
创业补贴覆盖创新链最前端
张云辉已经在漕河泾孵化器苗圃中打拼了5个月,他的核心产品“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系统”还欠上线前的“临门一脚”——模拟真实互联网环境下产品的抗压性,为此他们不得不租借或购买测试服务器。一个产品的测试费用大约在5万至10万元,测试人数越多,费用越高。团队成立至今,张云辉和合伙人已投入了几十万元,这笔费用令他颇为踌躇。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副主任朱悦表示,已经注册成立的中小微企业,还能从各种渠道获得一些政策补贴,但针对尚在创业苗圃中的初创团队的扶持,却寥寥无几,“许多好苗子就是倒在了缺钱上,而发放科技券,能解决这些团队的‘燃眉之急’”。
所谓科技券,就是政府免费向特定对象发放的,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早在2013年10月,上海就联合浙江省长兴县开展了科技券试点,不过记者发现,创业团队出现在科技券的发放对象名单中,却是头一遭。
“-1岁老板”们使用科技券的过程与中小微企业无异:向所在科技孵化器苗圃提出申请,经过网络平台认证,一年后,他们就能兑现购买科技服务的使用额度,就算那时他们创业失败,也不影响兑现。
“以券代策”彰显需求导向
2007年上海颁布实施的《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中明确了对使用和提供大型仪器设备服务的双方都给予补贴,这也意味着8年前,中小微企业使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就能够得到部分政策补贴。如今,科技券则囊括了更多的更加贴合时代特点的科技服务内容,包括测试检测、合作研发、委托开发、研发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等。
朱悦表示,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企业对购买研发服务有着不同需求,初创企业更多集中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而处于创新产业链后端的企业,研发需求则更为灵活多变,“我们正考虑用科技券代替对企业的政策补贴的可行性。”
位于张江的盟科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朱悦的话,目前该公司正处于新药三期临床的关键时期,办公室主任华宏就坦言,从今年已经签订的研发服务合同来看,非仪器使用占据“大头”,公司目前最为迫切的是购买专业人士对医药上市的整体评估分析报告和提出解决方案。手持科技券,盟科除了可以享受5000台/套的仪器设备使用权,还可以在加盟研发平台的380家服务机构中挑选合作方,这一“扩容”,华宏预计今年能用足10万元的政策补贴额度。
“隐形红娘”灌溉科技中介
过去常常为某个项目申报跑断腿的张云辉在细看了科技券的申报流程后立刻表示,程序确实简化了不少。事实上,这种网络认证、事前申请、事后补助的三步运行方式,让中小微企业和团队在享受政策时,几乎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这与科技券的普惠性有关”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表示。
在鼓励创新创业这件事上,政府的位置颇为微妙,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认为,政策肯定有一定的导向性,但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必须“不动声色”。过去的经验显示,如果政府大张旗鼓地支持某个产业,就容易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
可以预见的是,科技券将为壮大上海科技服务能力注入“雨露”,在得知可以申请科技券后,张江药谷中80%的小微企业表现出了购买科技服务的意向。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朱悦预测一大批新兴科研服务机构将兴起,而这恰恰是创业生态中不可缺少的角色。“我们还会引入由企业评价的打分机制,帮助优秀的科技服务机构脱颖而出。”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