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去年,全国有231家电视制作机构,一年只获得了一部电视剧的出品权。这些只能端上“一盘菜”的制作方,成为把电视剧越拍越长的主力。
有专家在昨天召开的2015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上透露:在倒逼制作方出精品的“一剧两星”新政正式实施60天后,电视剧注水现象依旧严重。一位资深制作人说,一部不满10万字的网络小说,本来就有不少水分,拍成电视剧后竟生生炮制出32集。
为求单部利润最大化,电视剧越拍越长
“一剧两星”4个字,高度概括的是两件事:同一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只能在两家上星卫视中播出,且每晚黄金时段不得超过两集。而过往10年都是4家联播,并且很多是3集连播。按乐观设想,“一剧两星”能够换来诸多利好——因单部剧集的买单者减半,购剧价格翻番,这迫使各家卫视把有限的预算投放到精品剧集上,进而倒逼制作方多出佳作。但目前看来,效果并不理想。
《武媚娘传奇》80集、《因为爱情有多美》106集,除此之外,单部剧超过50集的比比皆是。所有电视观众都不可能忽略,如今的电视荧屏上,20集以内的剧集几近绝迹。央视-索福瑞副总经理郑维东带来一组对比数据:2004年国产电视剧平均长度为24.3集,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为37.3集,增长近53.5%。即便是“一剧两星”政策公布后,2014年的数据也并未下跌,尽管总量减少了十几部,集数却增加了200多集。
为何制片方争先恐后地拍长剧?除了部分重要题材、宏大叙事需要相当体量之外,很多时候,扩展剧情完全出于利润考量。据统计,2014年内地共有301家电视剧制作机构获得审批,握有出品发行权。但其中有231家机构仅仅审批通过了一部剧集,占比76.7%。“让其价值最大化无疑是商人的选择。”郑维东说,再加上编剧、演员等主创不少都按集数结算酬劳,“拍50集还是20集,答案显而易见了”。
即便在买方平台上,各家卫视也希望一部剧集别太单薄。“一剧两星”时代,原本可由4家卫视分享的精品剧减半为2家联播,剩余2家只能另觅佳剧,优质剧成为稀缺资源。“除了明星大腕是收视保障,很多时候卫视购剧带有博弈性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分析,“如果剧太短,10天就播完,可能电视台还来不及为其造势。而当一部50集的大剧开播,即便前10集收视平平,卫视还能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弥补。若是碰上一部热剧,就能红红火火地播一个月。”
各方利益驱动下,越拍越长成为业内并不喜闻乐见但谁都无法说不的趋势。
高品质剧奇货可居,制作成本维持“天价”
“我前些天刚签了2015年第一单,是向一位编剧约稿,结果他的开价是1000万元。这跟之前想象中的‘一剧两星’施行后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芶鹏在年会上说。
去年4月新政甫一出台,业内曾分析称,一部剧的买单者减半,总价会适当降低,这能有效遏制逐年上涨的制剧成本。当时的分析样本是《甄嬛传》,作为2012年“剧王”,该剧每集版权费为400万元,76集总计超过3亿元,由4家卫视分摊。到了今年,《武媚娘传奇》单集版权超过250万元,由湖南卫视一力承担,由此可见,各家一线卫视并不甘为人后,提升年度购剧预算是他们在“一剧两星”时代的普遍行为。
相比3年前由卫视主导电视剧市场,从去年开始,网络视频的异军突起搅沸了本就过热的浑水。据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分析,今年的网络剧价格已经超过传统电视媒体,最高突破单集600万元。在他提供的榜单上,爱奇艺制播的《鬼吹灯》以总投资2亿元登上网络“剧王”位置。紧随其后的《盗墓笔记》和《心理罪》也分别高达8000万元和6000万元。其他如乐视自制的《被美人》、搜狐的《匆匆那年2》、腾讯的《暗黑者2》以及优酷土豆的《小时代2》等都已越过2000万元。长此以往会引发两种结局——要么越来越多的名演员在利益驱动下向网络平台流动,参拍网络剧;要么电视媒体用高价留住大腕。如此一来,明星降片酬更成为空中楼阁。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