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珍 编译
黎巴嫩的巴勒贝克神庙是古罗马帝国最神秘的废墟之一,它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
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万神之神朱庇特,用3000多吨的巨石块铸成了这个神庙。(举世闻名的巨石阵的重量也不过是它的十四分之一)。而这些石块经考察发现,均来源于巴勒贝克旁边的石灰石采石场。
德国考古机构派出了一支科研分队与黎巴嫩大学的珍妮·阿卜杜勒·玛斯赫合作,在那个采石场发现了一块业内人称为“古代最大的石头”,它的重量达到了1650吨,其质地和神庙里的石头是一模一样的。但这块石头的由来令人摸不着头脑,研究人员无法知道当初是谁下令开采这块石块、为何开采或为何又将它丢弃于此。
巴勒贝克是根据腓尼基神巴勒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学家戴尔·厄普顿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巴勒贝克神庙缺乏记载的文献。
对于厄普顿来说,巴勒贝克神庙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思异想。厄普顿写道:由于缺乏重要的信息,巴勒贝克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摇篮。在当地,有很多关于这个神庙起源的传说。有些人说,为了躲避上帝的愤怒,是该隐建造了这个神庙;有些人认为是诺亚的孙子尼姆罗德命令巨人建造此神庙的,世人称之为“巴别通天塔”;还有些人相信是所罗门在精灵的帮助下,为示巴女王建造了这座神庙(据说,在采石场之所以会有遗弃的巨石是因为这些精灵罢工了)。
苏格兰旅行者大卫·厄克特在1860年的日志里提出了许多有关巴勒贝克神庙的问题。他写道:这些石块大得惊人,严重影响到我的思维,我的脑海中只有困惑。他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开采那么大的石块?为什么这个神庙要建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不把它建在首都或者港口?为什么没有其他地方和巴勒贝克的地域环境一样?为什么采石场中的石块会被遗弃?最后厄克特的结论是:这座神庙是诺亚那个时代建造的,建造方法与建造方舟的方法一致。工程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洪水的暴发,冲散了所有相似的地方,只留下巴勒贝克神庙独立于此。
今天的学者们一直嘲笑厄克特的理论,尤其是厄克特断言运输那些巨石的是乳齿象(在他的日记里,丝毫没有提及乳齿象)。
考古学家至今仍在研究厄克特提出的那些问题。德国考古研究所的教授玛格丽特·凡·伊思介绍说,在此次调查中,新发现的石块能够准确地告诉我们神庙中,三块巨石是怎样运输的?还有为什么其他两块相似的巨石会留在采石场?(其中一块巨石,被称为“孕妇石”,即Hajjar al-Hibla,在孕妇石上有一道裂缝,不利于进行运输,所以被遗弃在了采石场)。
凡·伊思还介绍说,石块开采的方式与法国南部罗马渡槽的嘉德水道桥所用的砌石开采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由一块巨大的石灰石根据岩层之间天然的裂缝切割而成。这些石块太重,所以应该是从采石场拖过去的,估计是用了起锚机——一种人力的绞车。
根据凡·伊思的说法,巴勒贝克神庙中的朱庇特神庙是由罗马人建造的,一共可分为四个阶段。最开始是公元前15年,那个地区首次成为罗马人的地盘。最后一次重塑是在公元后三世纪初期,一些非罗马的元素也融入其中,例如神庙前的水盆、高高的祭台等等。这种种迹象都表明,当时神庙里经常会举行一些当地宗教的传统和罗马式仪式。
但最大的谜题仍在于巨石的尺寸,这是考古学家最困扰的,尽管巴勒贝克自身是岩溶地形,能够产出很大的基石,但是那些石块实在大得有些离谱。凡·伊思说:“那些支撑神庙平台的石柱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大”。因此,德国方面一直在研究像巴勒贝克这样的巨石,想弄清它们到底为何那么大。凡·伊思和她的同事正在研究,为这个“大”下个定义。
根据《古尔伽美什史诗》中记载,巴勒贝克神庙平台大的原因是要作为星际间的停机坪。但据观察,考古学家一般不太能够接受古代宇航员的想法,尽管他们自己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最近几个月,在巴勒贝克神庙的研究被叙利亚军人、黎巴嫩逊尼派及什叶派真主党三方势力打断了。幸好考古学家在早些时候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接下来什么时候再继续研究,现在还无从决定。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