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张红利开心地坐进迎亲轿车等待幸福“拉”回家。 郭一江摄
■郭一江
川南春早。油菜花开了,黄黄的,一片隔着一片,飘落在远处、近处的田间山野。清晨,迎亲的队伍行走在花间,清香扑面、花香袭人。
新春里,正是农家迎亲嫁娶的好日子。大年初六,在四川长宁县硐底镇红旗村的公路边,一户农家正在举办婚事。
儿子今天娶亲,46岁的牟全松和老伴一夜没睡好,一早起床按照当地民间风俗化了妆。所谓化妆,其实就是在脸上涂抹些红色,再随意画些黑色笔墨罢了。妻子头上还扎了两只大红气球,背上一个布娃娃,象征早生孙子。
小儿子牟刚,高中毕业后,就到厦门打工,从小工做起,如今已成了川菜厨师,炒得一手好菜,站住了脚跟。新娘张红利也是邻村人,一起在厦门打工。俩人在厦门好上了,早早在海边拍好了婚纱照。按照乡里风俗,他们必须回到老家办婚事。为此,在厦门的朋友还专程开来一部“皇冠”轿车,送他们回乡结婚,过了正月十五再一起开回厦门。“1500多公里!两天就到了。一边开车,一路玩耍,拍了好多照片。”老牟骄傲地说。
从小务农,后来又到贵州挖煤,如今回乡在公路边开了一个“农家乐”——老牟苦尽甘来。村里早些年就实施“退耕还林”,每年都有一笔补偿款。林边的田地不多,也只是种些瓜菜,用于日常生活。
“这次举办婚事要开支10万元!”老牟喜滋滋的。
一早,路边的“农家乐”就热闹起来。县里请来的婚庆公司搭起了舞台,不到10点歌舞节目就表演起来了,新人在海边拍摄的巨幅婚纱照挂在台前,40多张餐桌坐满了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村里10多个大厨师都来帮忙,新砌的几口大锅热气腾腾,10多个竹笼屉有一人多高,厨师搭着高凳才能够上,里面蒸着叫“头碗”的川菜——“碗头的粑粑肉好吃!”一旁的大案板上正剁着大红的辣椒,菜刀飞快起落,红红火火,溅了一片。
11点,接亲的10多辆车队准时出现在离“农家乐”一公里远处,乡里的老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红绳,一头系在婚车头上,另一头由老牟“拉着”慢慢向前行,三个叔伯有的帮忙“拉”,有的帮忙“推”,两旁拥满了乡亲叫喊着助兴——把新人“拉”回家,把幸福“拉”回家!
一公里的路竟“拉”了20分钟。
到了!当婚车停下时,鞭炮响起,锣鼓震天。孩童们把婚车团团围住了。
农家婚礼即将开始。人们翘首祈福新人的到来,祈福农家的明天。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