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合唱《圆梦中国》。 李立基摄
文汇报讯 (记者钱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大步向前走……”昨天,在嘉定区举行的上海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场推进会上,一首原创的核心价值观之歌在全市首发,24字精华被谱写成朗朗上口的歌曲,流行风和民族风的混搭,让这首歌迅速在嘉定乃至全市校园中传唱。
据悉,嘉定区教育局将传统文化与音乐等艺术类教育紧密结合,创作了《圆梦中国》、《美好家园》、《二十四字要记牢》等多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在嘉定区各个学校里传唱,同时通过课堂吟唱古诗词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每个孩子心中。
创作一首受孩子喜欢的正能量歌曲,并非易事。不过,嘉定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易凤林自有“绝活”,创作了50多首校园文化歌曲的他,深谙如今孩子的音乐“口味”,因此他特地在《圆梦中国》中加入了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同时配以舒缓的民歌长调,这样的混搭让整首歌听起来既动感十足,又朗朗上口。
除了把原创正能量歌曲作为凝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抓手外,嘉定区还推出了《中华优秀传统“诗乐启蒙”》唱片,将“吟唱”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引入76所中小学的课堂。各个学校分年级制定吟唱活动,借“读、吟、唱、舞、画”等丰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启蒙学习,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威尔说,“比诵读更好的方法是吟唱。”他们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把中国传统诗歌谱上曲,让孩子吟唱。
配乐之前,选诗是关键。王威尔和搭档易凤林定下两条筛选标准:一是要朗朗上口、简短,适于吟唱;二是要能体现中国人的宇宙观、时空观,展现中国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和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吟唱的同时感受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唱诗班》第一辑中所选的16首古诗词中,就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精神的“小宇宙”:《红豆》传递中国人的爱情观;《出塞》彰显爱国情怀;《渭城曲》说的是友情;《游子吟》表达的是亲情……“吟唱它,读懂它,就通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带。”王威尔说。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诗词及其创作背景,他们还特意为每篇诗词添加了文人轶事。
据悉,“中国唱诗班”不仅在上海、长三角影响深远,还流传到新加坡,成为嘉定区走出国门的一张文化名片。有专家指出,嘉定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价值在于将传统文化与艺术类教育紧密结合,真正采用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内涵真正扎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用创新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嘉定区卓有成效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是上海教育系统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缩影。2015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上海市教委将以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为抓手,完善教育系统加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培育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同时,上海还将建立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示范基地与市级示范性活动场所。
副市长翁铁慧出席活动。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