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2015年,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开局:当实体经济的基本面还陷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之中,虚拟资本市场却早已掀起了一波“心花怒放”的上攻行情。如此反差究竟意味着什么?
昨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陆家嘴金融城召开,数十个境内外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汇聚一堂,深度分析“新常态”下的增长新动力与改革新路径。
放开直接融资抑制泡沫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近一阶段以来,主流资金从实体经济涌入虚拟经济的趋势相当明显,降息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却促使股市暴涨,新股低价发行下产生的赚钱效应也吸引资金纷纷入市。这股“脱实向虚”的趋势确实隐藏着风险,不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国企业过于依赖信贷间接融资,不仅使融资成本高企,还导致金融资源在企业间配置不均,加剧制造业产能过剩,抑制新兴行业崛起。”他认为,只有尽快推出注册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让更多企业能利用资本市场拿到低成本的真金白银,才有望化解“脱实向虚”的风险,降低杠杆率。
李迅雷还指出,中国现在发展直接融资“天时地利”。目前国内居民的资产配置中,房地产占比高达近70%,而股票等权益资产类占比仅为2%至3%,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银行储蓄流入股市的趋势仍将持续,“放开直接融资有利于解决金融资源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的错配,可以缓解贷款利率高企带来的投资不足压力,更有助于金融反哺经济,抑制金融泡沫形成,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金融改革将成“重头戏”
在众多与会的经济学家看来,面对“新常态”的考验,改革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制度红利,其中金融改革更是“重头戏”。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需要关注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首先是通过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发行地方政府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合理安排既有债务的期限结构和成本结构;其次通过资本市场注册制、增加民营银行数量来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以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结构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她表示,从政策环境来看,存款保险制度为更多的民营金融机构,尤其是小银行进入金融市场,开展储蓄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条件,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行业改革将因此进入快车道,今年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将出现进一步的变局,多元化是投融资体制改革之后金融市场的总体格局。此外,今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还包括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沪港通的扩围,自贸区FT账户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有望进一步倒逼国内金融市场交易规则、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新常态”之下,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的双重“底部风险”,预计第一季度很可能至少会再有一次降息,而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可能分别会有一次降准,每次各50个基点。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