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台固定摄像头、26路无线麦克风收音、24小时全记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里,正在拍摄全国第一部急救纪实片《急诊室故事》,并将于今晚在东方卫视播出第一集。
打开大门,把医疗工作置于“镜头”之下,不少医疗业内人直呼六院此举“勇敢而大胆”。院方坦承,希望能呈现真实的医疗,为此也准备好承受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压力。譬如,在一再追求真实与患者隐私保护之间如何平衡,就是这部急救纪实片面对的一大命题。
只要有门的地方,就有“知情告示牌”
“正在录制中,如果您的形象不方便出现在电视中,请拨打13524147343”,落款:《急诊室故事》栏目组。
已经连续数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大门口,这样一块告示牌静静矗立着。周边来往的,是川流不息的急救车——这里是上海最大的急救创伤治疗中心。
走进急诊部,同样的告示牌还有很多,交叉口、拐角处,用医院工作人员的话说:“有门的地方,有拐角的地方,就放一块告示牌,尽最大可能做到告知。”
告示牌的附近随处可见360度旋转摄像头、无线麦克风,它们悬挂在墙上、预检台、收费窗口……你很难不注意到这些镜头。
过去3个月,固定摄像头拍下许多就诊故事:高中生坠楼,全身多处骨折;女工上班路上遭遇土方车碾压,双腿截肢,土方车司机逃逸……但,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最终呈现。制作方采取的是“等故事”方式:摄像头24小时开着,一旦拍到“好故事”,工作人员会在急救所有工作完成、病人病情稳定后,递上同意作为重点故事拍摄的“知情同意书”。
获得病患与家属的拍摄和播出同意,是急诊室故事拍摄的最大的难点。据悉,制作方前三周一共签署了127份同意书。同意书经多名律师把关,界定了拍摄范围、拍摄承诺等多项条款。
与此同时,在“全纪录”的拍摄中,大量患者、家属、探病者会成为“背景人物”,他们没有签署知情同意。制作方称,因病人流动频繁,成片前不会给所有当事人审核,因此未获得同意的患者、家属脸上会打上马赛克。现实中,就有患者拨打制作方留下的那个电话号码,要求在成片中不要播出含有自己形象的镜头。毕竟,去医院看病的人,难免形象不佳。也有的人,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病,或者生了什么病,或者是和什么人一起去看病。摄制组半夜里曾遇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宫外孕患者腹痛难耐,到六院急诊,但陪同的男友却签不了手术同意书——女患者的老公还在路上……
“医院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事、各种人来到这里,结果很多人到医院看病不希望被拍摄到,四处摆放告示牌是一个好做法,但行色匆匆的患者是否注意到则是另一个问题。”华东政法大学民法教研室副教授吴一鸣分析,如果镜头拍摄到患者在告示牌前停留,并若无其事,可能视为他们自动放弃了这部分权利,“法律不可能对如何才算侵犯隐私权规定得那么细致,但是有许多考虑细节,这是制作方要承担的风险”。
此前,有患者因为在医院候诊叫号时,到底是用全名还是叫号码引发热议。随着患者对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越来越强,医院要面对的压力不止于救治压力。
还原真实医患,别再隔着毛玻璃看人
在医疗业内人看来,医患关系较为敏感的当下,不加掩饰地将急诊室24小时开放在镜头下,六院此举实属“勇敢而大胆”。
对一家三甲公立医院来说,病人如潮,本可以避免这些压力,为何还要参与拍摄?承受“被曝光”的巨大风险?
“医院对老百姓来说是个神秘的场所,尤其是急诊,生死往往只在一瞬间。患者和家属急迫的求治心情和对诊治流程、医疗常识等的认知匮乏,很容易造成医患不必要的误解。”市六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表示:“希望通过纪实节目,向公众展示医疗救治的真实,推动医护与患者互知、互信。”
记者在六院实地采访时感受到,医院里大家想介绍真实的医疗,“现在的医疗真人秀把老百姓都误导了,认为现实就是电视里的场景,结果到了医院发现不一样,就觉得医生、护士都错了!这是造成医患矛盾的祸害。”有医生这样跟记者“吐槽”。
“原本我们对拍摄也有点不同想法,认为急诊本身是一个很忙的地方,拍摄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但随着摄制组的进入,我们的想法在慢慢改变,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希望呈现一些真实的东西。医护工作本身就是伸出双手去治疗、去帮助,很高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让公众知道这些?让大家不要再隔着毛玻璃看对方。”六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封启明称。
意外收获:摄像头来了,拳头少了
不加掩饰,是医院的决心。在六院骨科急诊间,记者看到这样一幕:病人坐的凳子背靠背用拇指粗的铁链条固定在一定。“这样病人不太好搬起来。以前不这样,就有医生被病人搬凳子砸过……”一名医生无奈地告诉记者。
为了环境收音,急诊科不少医生上班得背一个小型麦克风在身上,起初大家不喜欢,当然,更多人有意见的是四处可见的摄像头,对于这种“无死角”的拍摄,医生也觉得暴露了自己的隐私。
但,久而久之,他们也有意外收获。“自从有了摄像头,拳头少了很多!”一个急诊科男护士告诉记者。因为拍摄“告示牌”和摄像头的存在,不少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患者或家属粗暴对待医护的案例明显减少了。
“这说明原本大家都可以很好地管束自己,但可能在没有摄影头或没有监控的情况下,有些人才会肆意妄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告诉记者,医护人员曾开玩笑,等拍摄结束了,也希望摄像头、拍摄“告示牌”继续保留,好规范医生、患者、家属等所有人员的行为。
镜头会有这样的威慑力,这是此次拍摄的一大意外收获。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