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与最近A股火爆到“没朋友”相对比,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昨天以十分低调的态势迎来了自己的“满月”。自开通以来,试点机制整体表现平稳,尽管“南冷北热”格局未能打破,但市场期待中的A股“估值重构”效应已在悄然发酵,更多改革利好还将不断地释放出来。
自启动之日起,“南冷北热”就成了沪港通鲜明的特征。截至12月16日,沪股通3000亿元总额度已使用669.6亿元,余额占比77.7%;港股通2500亿元总额度仅使用88亿元,余额占比高达96.5%。
近期A股市场持续放量,最近15个交易日沪股通单日余额仍维持在100亿元上下,其中超半数交易日超110亿元。
在不少国内基金公司看来,香港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上市公司分红率高,长期表现相对稳定,与内地股票市场相关性低,因此投资港股通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然而,眼下港股通交易量之所以未达到预期,一是由于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不够了解;二是较高的汇率和交易成本对投资者心理产生了冲击;三是港股通投资范围有限,投资者感兴趣的小盘港股未被列入投资标的;四是相关的投资咨询服务还有所欠缺。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自11月推出以来,沪港通各项运作平稳顺利,为海外投资者和中国投资者都提供了长期、稳定和高度市场化的投资便利。如同所有新的市场基础设施一样,沪港通的巨大发展潜力将逐步释放,我们预计,随着投资者逐步熟悉沪港通机制和评估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参与沪港通的投资者会大幅增多。”
“不应以短期交易量、短期的股指涨跌来评估沪港通的价值。”以“沪港通投资新通道”为主题的三江论坛日前在沪举行,不少与会专家指出,沪港通初期运行平稳,基本达到了监管层的预期,不必太在意初期成交量的大小。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吴俊表示,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沪港通的推出,不应局限在股市的涨跌,要放到整个人民币跨境使用。上交所国际发展部总监傅浩认为,沪港通四周的交易情况符合监管层预期,初期的安全性远比交易量重要。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