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钱钰
这几天,市西中学老师正准备将高一新生的采访稿汇编成册,采访稿的主题是“寻访身边的市西校友”。作为高一新生的“入学必修课”,这一传统已在该校沿袭了3年。学校设计此项活动,旨在通过这项活动使高一新生从校友身上,体会校训“好学力行”的内涵,理解并传承市西文化和精神,达到“知行合一”。
校训彰显中华文化底蕴
市西中学源于1869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尤来旬学校”,194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市立市西中学”,留美硕士赵传家先生担任市西中学首任校长。
办学初期,百废待兴,百事待举。市西中学党委书记方秀红介绍,赵传家校长意识到精神引领师生的重要性,于是他从孔子《礼记·中庸》的一段话“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中,凝炼出校训“好学力行”。他希望市西学生“勤学好问,自强不息,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全面发展”。好学,意味着在学习态度上要勤学,学习方法上善学,在学习的心态上要乐学,从而达到博学的境界;而力行则包含着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充分理解、巩固并掌握书本知识。
1948年,赵传家校长还托人请于右任先生题词“好学力行”四个大字,并做成匾额,悬挂于教学大楼走廊。
校训精神弘扬发展
几十年来,在赵传家校长的言传身教下,好学力行在市西中学形成风气、特色和传统,即便在文革时期也努力坚持。
市西68届学生永远不会忘记在那样时代背景下,“好学力行”带给他们的激励:大环境不读书,市西人要读书;大环境忙于搞运动,市西人要上课。
后来,这一届学生成了国家的积极建设者,甚至同一个班中出了三位杰出人才:原任商务部部长、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校长俞立中,以及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
“当时学校的社团活动相当活跃,学生并不是死读书,也很喜欢运动,还积极参加艺术、话剧、合唱等活动。”俞立中说,市西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只是功课好,而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市西中学在“好学力行”校训的激励下,展开新一轮深入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好学力行”又增添了新的内涵要求:“选择形成责任,规则造就品德”,“不上课≠不学习,无作业≠不学习”,坚持“活动就是课程,实践就是学习,经历就是收获”,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实践,主动追求发展”,好学力行既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目前,市西中学正在积极展开“思维广场教学”、“微型讲座”、“个别课程制建构”等项目实践探索。
“见习居委主任”体验校训
“好学力行”校训在市西中学有个“拳头产品”——“见习居委主任”,一个延续了18年的传统社会实践项目。从摇铃、踏黄鱼车到“劝相骂”,高中生对里委的认识从这些细琐、平实和家长里短开始。
老校长杨安澜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一年暑假,该校一名学生到静安寺街道的愚谷邨当见习居委主任,每天只做两件琐碎“小事”——摇铃和管垃圾桶。管理垃圾,有好多学问:不能有臭味、周围无蚊蝇、地上无烟头纸屑、瓷砖无污物。这位学生管的垃圾桶“煞清”。最终,这个管垃圾桶的故事打动了大学的面试老师。
如今在市西,“力行”的内涵更为丰富,“寻访身边的校友”、“进楼宇看企业”、“文化游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半个多月前,高二学生赵心怡和同伴们提交的一份报告得到了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在这个暑假的厦门站“文化游学”中,赵心怡和同伴采访了BRT公交的乘客和相关负责人,并亲自乘坐体验,提出建设奉贤BRT的合理化建议。“文化游学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交通知识的增长,更是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赵心怡说。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