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本市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只有区区11只,而近几年却突飞猛增到400多只,其中有不少还是国家或是国际级保护动物。这些被“收容”的野生动物过着怎样的生活?究竟为何这些野生动物会出现在城市?
近日,青年报记者走访了本市最大的野生动物“收容所”——承担约85%收容救护任务的上海动物园,实地探访这些曾经的“流浪动物们”的生存现状。
过得如何
苏卡达象龟经常晒“日光浴”
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馆外,一小片被栅栏围起来的“池塘”中,绿树环抱,地上铺满了砂石,中午时分,饱满的阳光照射下来,砂石都亮晶晶的。就在这片宛如“日光浴场”的“沙滩”上,4只比大象脚掌还大的乌龟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比一般龟要大得多的体形、威风凛凛的背甲,让它们很容易就能吸引游客的目光。
两爬馆龟类饲养员陈军告诉青年报记者,这几只陆龟叫作苏卡达象龟,是属于《华盛顿公约》也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保护动物。为何叫象龟,就是形容它的体形巨大,宛若“龟界”的大象。成年的苏卡达象龟体可以长到83厘米,100多公斤,是世界第三大陆龟。而上海动物园的这4只苏卡达,都是被收容进来的。
陈军告诉记者,苏卡达象龟小时候也就是普通的陆龟大小,市民觉得好玩带回去养,谁知道长得越来越大,在家里没办法养了,只好送过来,有的甚至养了20年了。
作为保护动物,苏卡达象龟其实是不允许私人饲养的。野生动物需要的生长环境,由于家里地方小,活动的场所很有限,加上原产自非洲撒哈拉地区的苏卡达象龟特别喜欢晒太阳,而一般市民家里没有这样的条件,有的苏卡达象龟在被送来时健康状况也不太好。
为了能让苏卡达象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今年上半年,上海动物园新建了这间“日光浴场”。让喜欢晒太阳的苏卡达象龟能够好好补钙,太阳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也能帮助它们预防和治疗皮肤病。记者看到,“日光浴场”内还有两个近150厘米高的小木屋,屋内装有加热灯和排气扇,晚上或是气温低的时候,它们还可以爬到小木屋里去住。
梅花鹿养伤,警卫犬“守护”
说到可爱的梅花鹿,总是让人感觉应该出现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而青年报记者在上海动物园兽医院里看到的这只梅花鹿,却是一幅容易受惊、有些悲伤的样子。
刚走近兽医院里的食草病房,就传来阵阵狗吠声。虞医生告诉记者,这是病房的“警犬”。而在围起来的笼舍里,有着两只美丽鹿角、一身白色斑点的梅花鹿一看到陌生人,就不安地在笼舍里四处奔跑,跑一会停下来远远地端详着,睁大的眼睛里充满警惕。
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保护科高级工程师陈云霜告诉记者,这只梅花鹿是去年10月份被收容进来的。当时松江野保站接到一个求助电话,说是有采砂船发现黄浦江里有一头体形庞大的鹿,好像受伤了,野保站工作人员赶紧到现场把这头已经游得筋疲力尽的鹿打捞上岸。“野保站的工作人员猜想这头鹿可能是逃逸出来的,途中可能被人追赶,为了逃生跳进黄浦江,一路漂流下来。”
虞医生回忆道,当时被送到动物园的时候,这头鹿的身体一侧肋骨处有明显的创伤,伤口也出现明显的感染,小鹿的营养状况也很差,非常瘦,精神状态不稳定,很容易受惊、不安、躁动。
因为刚刚被送来时小鹿的身体呈深褐色,没有花纹,脑袋上长着一对长长的鹿角,专家一开始鉴定这头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而随着伤口的愈合,营养状况的转好,这头“马鹿”慢慢长大了,毛色也发生了变化,颜色变得鲜亮,出现了白色的斑点。“经过再次鉴定,这才发现,原来是头梅花鹿,保护级别更高了,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陈云霜告诉青年报记者。
如今,尽管梅花鹿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错,但因为“胆子”还是太小,加上鹿群有群体意识,对于外来的鹿不太容易接受,会集体“欺生”,所以这头梅花鹿只能暂时待在兽医院里,和警犬们为伴。
流浪黑耳鸢住上了“花园房”
在上海动物园的猛禽展区,一间宽敞明亮的露天园林式鸟舍是今年5月份建成开放的,里面生活着金雕、兀鹫、草原雕等18只猛禽,而最多的就是黑耳鸢,足足有10只,全部都是救护收容进来的。
鸟类主管技术员马珺介绍说,黑耳鸢是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虽然体形比雕、兀鹫等小,但与普通鸟类比,还是属于体形大的猛禽,以小鸟、鼠类、蛇、蛙、野兔、鱼、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青年报记者前去探访的时候,它们正三三两两地各自栖息在树干上。马珺说,这些猛禽都习惯有自己的领地,根据体形大小有自然的“阶层”划分,体形大的在最上层,中小型的在中层,小一点的就只能在最矮的树干上。“以前笼舍小,鸟一多,太密的话就会为了领地互相打斗,尤其是黑耳鸢,本来我们是不饲养的,但是一直送来,越来越多,又打不过雕之类的,只能帮它们另辟新家。”
据悉,新建的猛禽区有750平方米,最高达到17米,真实的梧桐和制作出的假山树木穿插,各种猛禽都能找到自己的领地栖息,互不侵犯。流浪的黑耳鸢们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来自哪里
有弃养、没收、赠送等多种途径
这些收容进来的动物究竟是从何处而来的呢?
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科科长郑建清告诉青年报记者,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来源很多。有一些因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等被市民或是野保部门发现后进行收容救护的。市民赠送、放生、弃养的也是主要来源之一。
现在很多人喜欢饲养稀奇古怪的物种当宠物,但养大了之后发现有危险性或是没办法继续养,导致遗弃的动物非常多。市野保部门表示,在救护收容的野生动物中,市民举报、饲养逃逸、遗弃等人为因素已占到一半左右。
此外,市民的这种需求间接造成违法运输野生保护动物入境、跨省市倒卖现象增多。野生保护动物是不允许违法进行交易买卖的,但由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有些不法分子依然顶风作案。被执法机关查处没收来的动物,也会被送往两大定点救护收容点或是临时救护点。
郑建清介绍说,每只野生动物被送来之后,都有一套收容程序。先要过检验检疫关,受伤的动物会进行救护、治疗和隔离。受伤痊愈的和没受伤的健康动物,如果是上海本土的,达到放归放飞条件的,能适应上海生存环境的,就予以放归放飞;如果是非本土的野生保护动物,不适应上海的生存环境的,就会在上海动物园进行风土驯化保护,有的有条件了可以予以展示。
据悉,除了蛇类等部分两栖爬行类动物,目前上海动物园收容救护动物的成活率已经能达到60%左右。
带来压力
场所、设施受限,技术有要求
在上海动物园的灵长类馆,青年报记者看到了养在后场饲养区的两只懒猴,一只一直蜷缩在树干上,一只则被关在笼子里,不安的样子可怜兮兮。
饲养员主管朱迎娣表示,这两只懒猴都是今年上半年送来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本来是不应该被私人饲养的,但因为长得很小很萌,有些人就会通过非正常渠道弄回家饲养。
朱迎娣称,“地下市场上可能一两千元就能买到一只。但是懒猴是具有攻击性的,有些人会拔掉它们的牙,有的发现长大了攻击性强了,不高兴养了,好一点的会送到我们这边来,有的就直接丢掉了。”
朱迎娣告诉记者,懒猴是独居性动物,放在一起就会打架,它们又是夜行性动物,白天睡觉晚上活跃,饲养员不可能晚上一直照看着,如果不“隔离”开来,晚上互相打完架,白天蜷缩着睡觉,伤口一直隐藏着很难发现,最终互相咬死都有可能。而灵长类馆舍只有这么多,已经专门辟出一间饲养室给它们,不可能再分别安排一间房间,所以有一只就只能放在笼子里。
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科科长郑建清坦言,随着收容动物的数量不断增长,对收容场所也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现在进来的动物量大、种类多,除了场所、设施方面的困难,对我们的保护技术力量要求也更高。”郑建清告诉记者。
他表示,近几年来有关野生动物救助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像市民饲养的以非法渠道从国外引进的野生动物,对于这些新种动物的收容救护,就有一定难度,很多非本土动物、国外种类的动物是饲养员第一次接触。“像苏卡达象龟,本来我们动物园是没有的,饲养方法也是慢慢摸索出来的。”
越来越多
数量不断增长保护级别增高
据介绍,上海濒危珍稀陆生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主要定点单位有两家,分别是上海动物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另外还有临时的救护点,如浦西的和平公园和浦东的华夏公园。而相关职能部门除了市一级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每个区县也都有保护站。
市野保部门表示,随着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关注度的提高和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执法工作的加强,上海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种类和数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
上海动物园承担85%任务
据统计,2006年—2012年间,本市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66种、1518只,其中还不包括市场常见的蛙类和蛇类。其中2006年总共才收容11只,2007年增长到68只,2008年达到120只,2009年155只,2010年278只,2011年达到484只,2012年开始有所减少,达到402只。近年来基本稳定在这样的数字。
上海动物园是自2003年起开始开展野外救护和收容工作的,也是全市最大的一个保护动物收容点,承担了整个上海约85%以上的收容救护任务。
近5年来,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数量是:2009年全年收容救护81批次,2010年115批次,2011年270批次,2012年194批次,2013年134批次。截止2014年6月底,2014年收容救护已达75批次。
种类、保护级别越来越高
除了数量增多,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种类范围也越来越广,保护级别越来越高。
据统计,在2006年—2012年期间本市野保部门收容的166种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种51只,《华盛顿公约》附录I物种5种2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3种295只,《华盛顿公约》附录II物种36种278只;非重点保护动物74种868只。
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科科长郑建清告诉青年报记者,2006年—2012年期间,上海动物园收容救护动物种类达到145种。
“以前比较多的是蛇、龟两栖爬行类动物,还有一些就是天鹅、鹦鹉等鸟类动物,也有昆虫类和猛禽。现在不仅有狐狸、豹猫等食肉类动物,麂子、梅花鹿等食草类动物,甚至还会发现猕猴、懒猴等灵长类动物。”他介绍说,这两年动物园收容了不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东方白鹳、瑶山鳄蜥等。还有属于《华盛顿公约》附录I的国外物种,如暹罗鳄、孟加拉巨蜥等。
关注度高
每年接到300多个咨询电话
上海动物园动物繁育科科长郑建清表示,上海动物园如今经常会接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及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方面的咨询,平均全年接听的咨询电话就有300次之多,咨询内容包括如何饲养、物种鉴定、如何放生、治疗、救护,是否可以收容等等。
不过,他也提醒市民,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时首先要增加对野生保护动物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或是走入误区。
不要轻易放生野生动物
郑建清表示,所谓“野生保护动物”是指被列入到国家和国际保护动物名录中的动物,以及上海的地方保护动物。“是要有益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科学研究价值的。”不少市民不了解保护范围,尤其是喜欢“放生”,反而导致“帮倒忙”的情况出现。
“比如鳄龟。”他表示,鳄龟属外来物种,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体形大且攻击性强,在上海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它几乎没有天敌,生长繁衍又快,很容易伤害本土鱼类,甚至造成生态灾难。“如果把这样的外来物种当成珍稀动物放生,其实就是在帮助生物入侵,带来环境危害。”遇到这样的动物还是先咨询野保部门或是动物园来进行处理。
发现非法买卖者先举报
郑建清也提醒市民,在熟悉保护动物的基础上,如果市民发现有人饲养或是倒卖动物,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举报。“有些市民有保护意识,但方式不对,比如遇到市场倒卖的,会先买下来再送过来,这样不是助长了倒卖的风气吗?”举报途径有很多,如果是非法买卖,可以向市野保站或是各区县野保站,公安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举报。
不要违法饲养保护动物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未获得当地林业部门许可的情况下,私自饲养国家保护动物属于违法行为。正是由于不少市民图新鲜,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私自买卖、饲养野生保护动物,既滋长了违法倒卖市场的产生,也让这些动物失去了正常的生长环境,导致一些动物逃逸,有的市民会在动物长大后抛弃,一些保护动物被迫“流浪”在外。野保专家也提醒市民,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做这些违法行为,真正做到爱护动物、善待动物。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制图 周培骏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