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四大城市进行数字货币试行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再次成为关注热点,此时,由腾讯研究院出品的《产业区块链》一书问世。文汇报记者李念就区块链的关联热点,尤其是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在腾讯会议室,对该书作者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思彦、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做了视频采访。采访分两部分刊发。此为上篇。
《产业区块链》著者:汤道生、徐思彦、孟岩、曹建峰,腾讯研究院出品,中信出版社出版,2020年5月,定价:68元
2017、2019两度发表《区块链白皮书》,已到大规模应用时机
文汇报:我们文汇讲堂4月1日做了一期有关区块链的线上讲座,引发了全国很多听友的兴趣。在这个时机看到马化腾、朱嘉明作序的新著《产业区块链》,特别亲切。这本书由腾讯研究院出品,出版速度非常快,是否意味着此前在产业区块链上已经有不少积累?换言之,这本书与其他市场上的区块链书籍相比,有何特点?
徐思彦:腾讯从2015年就开始研究区块链技术。近五年来走过了技术研究-找应用场景-搭平台-做生态这几个过程。2017年腾讯是首个发布《区块链白皮书》的互联网公司。经过两三年时间后,在几个应用场景上已经实现大规模的落地。截至今年4月,区块链电子发票已经扩展到上百个行业,共计1800万张。因此,在《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区块链”的构想。我们认为,行业已经到了应用的临界点。提出“区块链产业”概念,是希望在区块链领域能够与产业结合深度结合,解决实体经济领域的具体问题。在结合方式上,区块链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不是在传统产业中植入区块链技术,而是在链上重新打造这些行业,开启新的商业模式。
这本书的出版一则是在过去几年的积累基础上总结过往经验、探索未来趋势。二则区块链的特点在于多方见证,解决信任问题,它必然会不断卷入不同参与方,从社区到大公司再到政府。此次,这本书是表达一种开放态度,欢迎各行各业的参与,从行业角度找到和区块链的潜在结合点,这个产业尤其需要行业专家的参与。
文汇报:所以可以看作你们也是借此书广发“英雄帖”吧。
徐思彦:我们认为区块链这种技术只有融入产业解决问题才有意义。区块链行业解决的是多方协作的信任问题,一是需要多方协同。区块链项目通常是需要非常多的项目方和合作方参与进来,有时候是政府、有时候是企业、用户,推进区块链过程中很大的障碍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多方认可到区块链的价值,共同探讨业务模式。二是在多方认可的基础上,要对区块链如何发挥作用、如何重塑新的产业模式有一定的思考。如果各行业内如果有人对与“区块链的潜力和能如何改变其行业”有深度理解的话,并且参与到模式设计当中,对于整个产业区块链的推进是非常有帮助的。
2019年10月底,腾讯发布了《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指出,推动区块链与产业融合,加速推进产业区块链建设,将是未来三至五年区块链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此书不再是理论到理论,是经过几年实践沉淀而得
文汇报:孟岩老师,您作为非腾讯研究院员工的数字化研究领军者,怎么评价此书和其他区块链书籍的区别?
孟岩:对待新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在2015至2016年时,国内很多企业也都尝试着做过区块链的应用落地工作,在行业内确实也掀起了小范围的应用热潮,比如碳排放交易、食品药品溯源、艺术品交易防伪等,但是,当时理论上不够成熟,对这个技术的脾气、禀性认识还不到位,很多应用逻辑上有漏洞,有些操作不具有经济性。
时至今日,市面上有不少资料依然停留在早期那些不成熟的思想上。因此,相比之下,这本《产业区块链》是腾讯公司在这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为何而成功,为何而失败”深入总结所得,非朝夕之功。所以,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避免了早期的从理论到理论,没有实践检验和沉淀的弊端。
区块链能和各业产生“化学反应”,行业内高手要介入
徐思彦:是的,我们也总结了什么场景不合适做区块链,没有夸大区块链的功能,它并非是万能药。虽然如今区块链热度很高,但不意味着我们上一个链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以政务为例,有的地方已经建设了很好的平台,本身已经打通了业务协同办理的通道,如果这时候再上链,就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了;但如果一些企业本身没有这样的平台,我们认为他去上链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一些降本增效的作用的。
文汇报:4月20日出版后,也有半个多月了,销量如何?怎样的受众在买和看?
徐思彦:在京东经管类书籍的排名中,一直是位居前三。《产业区块链》这本书,面对的群体是比较广泛的。一类是潜在的、想用区块链推动其行业变革的人,无论是政府、头部企业还是小公司;另外,如今区块链已经提到了国家战略型技术层面,也是新基建中的基础技术,让更多政策制定者了解区块链的作用和潜力也非常重要。可能区块链科普的门槛相比 AI 或其他技术相对更高一点,所以还是要有一本书,阐述区块链从技术到场景、到它的商业模式的变革潜力,帮助大家去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与不同领域相结合,具有不同的战略价值(选自《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
行业实践需要试错,链下真实性可和物联网及AI结合
文汇报:在产业链应用上,书中提到未来三年将掀开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前的“试错”甚至产生泡沫,到如今的基本认知转向实际应用,是哪些条件促成了这个转变?同样,在可以采用区块链的几大领域和产业区块链应用的六大趋势中,哪些可能成为挑战?
徐思彦:要走向实际应用是我们一开始就有的认知,但是哪些应用是可行的是有个试错过程的。一开始,我们是单纯的区块链的技术团队,后来纳入了专业人士。区块链电子发票、司法版权“至信链”都有相应的财税、法务同事参与,共同寻找突破口和思路。在本书中我们也总结了产业区块链的九步应用模式。在特定领域也需要建立行业联盟来解决行业共性问题。
区块链对于不同领域的战略价值也有区别,综合近期热门场景,在书中我们选出了与区块链结合较为紧密的十大领域从收益、成本、行业变革程度和社会影响几个维度进行比较。现阶段,金融行业以其先天对区块链的匹配性且能够快速商业化的优势独占鳌头。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公共服务类的区块链应用也发展迅猛。而在另一些领域还有挑战,但也有解决思路,比如区块链在链上的数据可信,但是如何保证链下的数据也真实可信呢?在许多溯源项目中,物品可能在链下就被调包了。通过区块链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其他技术结合可以形成姐姐方案,保证了数据在链下就有真实性。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使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现信息交互
认知曲线在所难免, 打破多年稳态,技术联盟涉及治理改变
孟岩:腾讯在发票上所做的探索,加深了技术和应用模式的结合,也使得我自己对区块链应用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区块链在2014年就被引入国内,如果不是走过一段弯路,今天应该取得更大的进展。走弯路的原因,包括一些过于理想主义的观念,也包括技术条件不成熟,认知不到位。这也比较正常,任何新技术在落地前都有类似曲折的认知曲线,没有捷径。
区块链向前发展,行业联盟和数据隐私保护有一定挑战。比如行业联盟,不仅要有政策的恰当引导,更要有行业人有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心态,这个过程中,不同方面会有不同想法,在制度尚未完善之际,有人会受损失,有人会得益。再往前看,技术其实只是一个基础,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数字要素交易市场。它涉及到治理层面、经济层面等多方协调。这里必然会打破多年熟悉的稳态,向更高状态跃迁,即经济从传统的纸和笔为基础到以“数字”为基础。
2018年12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与微信支付联合推出“微信支付区块链发票”功能,“区块链+发票”的创新生态正式落地
区块链是新基建的基座,能把AI、5G、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串联 文汇报:4月下旬,新基建概念正式确立了内涵,这对区块链会有怎样的影响?
徐思彦:在新基建的七大组成部分中,就有区块链技术。区块链负责数据共享传递、业务协同,基座之上可以支撑人工智能创新、工业互联网、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等,在之上就是我们看到的传统基建类建设。我们认为区块链可以在里面扮演好新型基础设施基座的角色。另一方面,区块链支撑数字要素发挥作用。去年年末国家提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据对提高生产要素是起到成熟的作用的。在各行各业数字化以后,数据的潜力将被进一步挖掘、数据的确权、定价和交易都将是必备的环节。所以将区块链作为数据的基础设施、基础平台有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的特性,有助于使数据变成一种由市场配置、各方参与价值分配的资源。
孟岩:从国内而言,新基建官宣发在疫情发生之后,有提振人心的用意,但也体现了科技振兴的基本战略;从国际而言,竞争大于合作的环境可能是以后的主线,没有二三十年无法分出高下,竞争的本质是科技竞争。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就曾说过“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是享有数字经济红利的最大国家,我们要增强这方面的优势,加以巩固再提高。
同时,这也是一件系统性的事情,区块链是新一代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它能把5G、大数据、AI汇成一串,在社会治理、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作为可信数据库和数字资产的交易平台。
(下篇《孟岩:数据列为第七大生产要素,将改变财富分配模式》,敬请期待)
【访谈者简介】
徐思彦,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前沿科技带来的创新经济模式,牵头及参与《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人工智能: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行动抓手》《平台时代》等作品。
孟岩,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对于区块链、数字经济领域进行了多层次研究,就区块链行业应用模式、通证经济及其激励机制提出若干创新理论。
【目录】
作者:李念 徐思彦 孟岩
编辑:李念 刘梦慈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