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深入国企改革研讨会暨纪念爱建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现场
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改革开放让民营企业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近年来,虽有民企之困,但也不乏民企之新。眼下,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新空间和新机遇。
如何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如何推进两个“毫不动摇”的全面实施?在8月27日,由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爱建集团主办的“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深入国企改革研讨会暨纪念爱建公司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企业家与学者们就如何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推动国企改革、弘扬企业家精神、爱建的发展经验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制定战略,在传承和创新中把握好度和方向
爱建公司(爱建集团前身)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对原工商业者“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的指示精神鼓舞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创建的首家民营企业,今年即将迎来40岁生日。作为参与改革开放和上海经济建设的重要企业,以爱建为例,可以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环境。
上海市工商联研究员王昌范描绘爱建四十年来走过的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路。“曲径”是因为爱建在创办、发展过程中走得并不平坦,“通幽”是因为2012年爱建开始步入了“发展振兴”的新阶段。如何在困境中重新定位,将结构转型和战略转型有机结合,在踏上政策“步点”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爱建提供了经验,首先是发展思路上要创新。2012年,党委书记范永进来到爱建后大力推动创新转型。此外,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等一系列的创新让爱建在各项业务的拓展中如鱼得水。在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会长胡延照看来,“在失败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成就了今天的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要善于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发展自己。
上海市工商联研究员王昌范
创业的第一代人、改制上市的第二代人、保全重组的第三代人,如今的爱建已交到发展振兴的第四代人手上,对管理者来说,既要积极传承老一辈在经营管理中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找准定位,把好方向,才能事半功倍。爱建集团董事长王均金认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面临最大的课题是制定战略,最大的危险是战略的失误,如今很多企业在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里迷失了方向,比如P2P互联网金融。问题就在于没有厘清传承与创新、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纵观当前全球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环境、企业经营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但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宗旨、企业家精神这些不能变。”
民营企业该如何正确发展?如何在“道的传承”和“术的创新”中把握好度和方向,王均金总结了一套“一二三四五”的方法论,即一项使命,为社会创造价值、弘扬爱国建设、打造百年企业的使命;二是两个恒,坚持不忘初心的“恒心”和不断创新的“恒新”;三是三种文化,爱建提出效率文化、感恩文化和主人翁文化,以期对员工的工作、家庭和社会均有助益;四是四个满意,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这是企业处理好对内对外关系,承担好角色和责任的表现;五是五种思维,企业发展要有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互联网思维、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
爱建集团董事长王均金
企业发展,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看清历史,才能明白方向。王均金和范永进尤其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爱国建设”就是爱建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更是爱建创业创新的传家宝。为使企业文化潜移默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中,必须让每一个爱建人了解爱建的历史。他们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相融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作用。比如,在范永进的亲自部署下,公司建成了史料陈列室并对外开放,这成为爱建人忆昔思今的重要载体,也成为爱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许多来洽谈业务合作的客户,参观了陈列室后,当即表示,有这么深厚文化底蕴的公司,与其合作一定会双赢。
著有《秦朔访问:照亮世界的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秦朔朋友圈”自媒体品牌创始人秦朔,通过对当今中国一批顶尖商业领袖进行采访与对话,总结了新时代企业发展规律与制胜之道。现场,他提出“民企发展,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制度,长期看文化”。具体而言,从短期来看,关键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很多政策出台本身,是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去引导的,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作一定调适。从中期来看,让民企长治久安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制度的理解。政策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稳定越好,预期越明确越好。“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观点之所以生成和流行,本质还是文化和思想观念的问题。比如,把社会经济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等和民营经济、私有制联系起来,把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官风政风方面的一些问题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所以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要实现伟大复兴,最终依赖于中国商业精神的确立。这种商业精神和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文明修养、思想意识、价值观息息相关。
“秦朔朋友圈”自媒体品牌创始人秦朔
企业管理,企业家要有使命感
当下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精神?这是会上交流的一个热点。“四十年来,爱建在住房建设、对外开放、金融事业和实业投资等领域创造过诸多精彩的‘第一’,如今更是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依靠的是企业爱国建设的情怀和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王均金如是说。企业家要有使命感,在回顾爱建40年来的发展中,范永进提出了当下企业家的四项使命,即担当做大做强企业的使命、不断创新创业的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和弘扬人文精神的使命。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马云曾在以色列的演讲中说,“我带37名高管来过以色列,我们内部也有很多关于压力、竞争和焦躁情绪的讨论,我说我们去以色列,去了那里你就知道什么是竞争,如何生存。”这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有压力,也焦躁,但想穿之后,“凡事都向内求”,不指望外部形势永远顺利。在秦朔看来,企业家要有远见、韧性和学习能力。企业家首先要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二是要创新,三是对机会有警觉,新时代的企业家还需要自我超越,企业家是创业者中的创新者。他指出,企业家是一种精神状态,并非指身价。人们通常认为的“富豪是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是企业家”这些都是误区,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是企业家。
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范永进
近年来,尽管复杂的经济形势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挑战,但国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六大措施,则给了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的信心。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竞争中性”的原则也应运而生,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认为,“公平监管是公平竞争的基础和核心,要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让各个经济主体平等,允许他们充分自由竞争。”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
从现场的热烈氛围来看,企业家与学者达成共识:创新精神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推动国企改革,而爱建40年的探索则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曲径通幽”的案例。
作者:袁琭璐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