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阶是谁?
为什么要做俞云阶文献展?
在20世纪上海美术的发展进程中,
俞云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变迁中,
俞云阶更是一个
需要被进一步认知的重要人物。
9月22日,“勇猛精进——俞云阶文献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隆重开幕。
作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的代表,俞云阶先生的油画艺术实践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第一代油画家颜文樑、徐悲鸿等名师所教授的法国学院派写实油画技巧;二是1950年代中后期在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系统学习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他是同代人中将欧洲古典写实油画技巧和苏派绘画造型语言及创作观念,同时掌握得最为充分全面的一位画家。
《残雪》布面油画 尺寸不详 1948(中国美术馆收藏)
《吾土吾民》布面油画 69×95cm 1948
他是徐悲鸿的高徒,也是陈逸飞、陈丹青的恩师。而徐悲鸿先生的“勇猛精进”四字则鼓舞了他一生。
徐悲鸿为俞云阶作《勇猛精进》
《孵》布面油画 55×70cm 1963
《此时无声——顾圣婴》布面油画 74×88cm 1980
《瞿秋白在家乡》布面油画 138×60cm 1980
《日日夜夜》 布面油画 100×55cm 1981
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在开幕式向大家介绍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当年陈逸飞和魏景山老师合作的《开路先锋》完成后入选了全国美展,并成为那个时代的名作。这幅画其实是由俞云阶先生亲自指导,更为人所不知的是,就在同一年,俞云阶先生其实自己也画过一幅大型的主题画,就是《高歌猛进》,这件作品完成以后,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展出的机会。因缘际会,这件作品就在上海油雕院的画库里静静地躺了半个世纪。经多方考证,在这次展览上得以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高歌猛进——9424高炉整体起吊》布面油画 136×300cm 1972
“展览通过原作、视频、出版物和各种文献、手稿,构成了一部新中国美术史,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微缩版。通过一个个案可以看到新中国50多年来它的基本发展历程,可以提出很多美学上的、政治上的、社会上的很多课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这样说。
本次展览通过“师承渊源”与“崭露头角”、“时代形象”与“国家叙事”、“‘破帽遮颜’与培育精英”、“亦师亦友与重焕青春”等四个篇章,以及若干个专题版块,对俞云阶的艺术人生和学术脉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和呈现。共展出俞云阶各个时期的精品原作102件,俞云阶的老师徐悲鸿的国画作品1件,俞云阶的学生陈逸飞、魏景山合作的大型油画作品1件,俞云阶的学生赵志荣的雕塑作品1件,以及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作品一起展出。
俞云阶 《中苏友好万岁》 53x77厘米 1952年。(首幅油画宣传画)
俞云阶 《鲁迅先生在1934年》 1954年
俞云阶《巴金像》。俞云阶回忆道,这次为巴金画像“是一九五五年十月的事。”
上海的开放和包容,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西方大师的作品,让我们对西方大师有很多的了解,但是我们对自己的大师又有多少了解?就像俞云阶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家其实在上海还有不少,这些大师都曾经在我们这座城市生活过、努力过、奋斗过,他们尽自己的所能接续文明、传承文脉、推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的过去。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的历史。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脚下的这片土地,怀有更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俞云阶先生始终以“勇猛精进”为人生格言,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共振。他以富有个性和饱含真情的视觉语言,积极担负起新中国油画家的历史使命,成功地解决了那个时代提出的问题,通过美术创作塑造崭新的国家形象。因此,俞云阶先生用艺术方式帮助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国家记忆、时代记忆,成为新时代的象征和新精神的阐释者。
所谓生命短,艺术长,俞云阶的文献展是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22日(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正常对外开放)。
文/视频/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