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上海张园,见证城市更新造就区域文化新高度,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张园曾是旧时上海有名的私家花园,自1885年开放以后的二十年中,一直是上海最大公共活动场所,1918年,土地被分割为28块先后出售建造,其建筑形态包括石库门里弄、新式里弄、里弄公馆、花园洋房,类型多样,中西合璧,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体现出当年设计者与房屋主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巧思。
现今保存下来的张园历史街区就是这一时期的建设成果,也是上海目前石库门里弄中最为精美的集合。作为城市建筑,张园的每个时期的历史使命都不同,它最初的形态,就是为市民服务的开放式花园,后来成为了各类居住建筑云集之所,开始逐渐强化私密性。1949年后大量市民搬入,打破了原有的格局,也赋予其弄堂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次对于张园地块的更新,保留了全部的历史建筑,分为一、二期分批实施开发,其中作为一期的西区,全部历史建筑由原来的居住功能更新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商业、文化功能。一方面是物质层面的更新,包含建筑空间、材料、设施完善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是非物质层面的更新,包含场所体验、公共活动、文化意向。因此,设计的重点究其根本,在于充分认识到内部空间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与技术手段实现“以史为基,以旧壳容新核”。
如今的张园通过对历史文化价值的充分挖掘,经过更新并注入新的功能业态,重新回归开放式公共空间。历经百年变迁迎来新的使命,站在了“历史保护、城市更新、文化传承、市民共享”的新起点,提升区域整体价值。同时作为一个城市更新的样本,为未来的街区改造项目带来讨论和启发。
摄影/编辑:邢千里
剪辑:祁骏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