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20年年会暨“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现场。
10月24-25日,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2020年年会暨“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逾3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媒介视域下的艺术变迁”为主旨议题,以“媒介变革与艺术历史的演进”“媒介变革对艺术观念的影响”“媒介变革与艺术创作和批评”“媒介变革与艺术传播和消费”等四个问题为分组议题,全面阐释了媒介变革与艺术史、艺术观念、艺术创作与批评、艺术传播与消费等艺术学理论重要议题的关系,探寻了新的媒介语境下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路径,为“媒体融合”和“全媒体时代”艺术实践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指出,本次大会主题聚焦媒介与艺术如何更好地互动,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为凝聚国家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我们审视媒介变革与艺术的关系,正是对当下社会发展和艺术境况的精准回应与判断。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经历的艰苦工作,肯定了学科取得的长足发展,并指出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艺术和传媒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人类的文化史、传播史产生多媒体文化,呈螺旋式上升。艺术把各种媒介结合起来,传播走向大众化。
在大会的主旨发言上,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一川提出,艺术偏网时代出现了网络型艺术、倚网型艺术和疏网型艺术等三种艺术形态,艺术定义的路径趋于复杂多样,对艺术概念乃至整个艺术理论和批评的认识也要随之作相应的变通。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教授认为,艺术学理论应当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艺术和媒介是共存共生的。新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其归结为传统艺术门类之下。互联网时代提供了与最前沿、先锋的艺术进行理论对话的机遇,艺术学理论应当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未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研究员则指出,我们身处网络时代、媒体时代,各种生活场景与媒介捆绑着。艺术的变化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艺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介质上,并需要通过传播而完成鼓舞、感染、教育大众的功能。艺术传播还带来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媒介促使艺术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施旭升教授提出,明星符号在媒体变迁和消费社会的双重语境下,承担了多重使命。明星与媒体的共谋,成为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媒介景观之一,因而成为当今媒介批评与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承办。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图片:中国传媒大学供图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